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satoshi 寫:其實聽感也不見得是全然主觀的。
高音的延伸、低音的下沉、中音的厚實,這些都不會因人而異。
同一隻耳機,你聽到的跟我聽到的,也許不會百分百相同,但八九十總是有的。
然而,這種聽感你喜不喜歡,就是全然主觀的。
端看耳機與你所聆聽的音樂搭不搭。
在AA發表聽感心得,除了與同好討論之外,更是其他有意購買卻無法試聽者的資訊來源。
所以,"奇怪的聽感"會不會造成別人對該型耳機的誤解呢?
A.S.G99 寫:satoshi 寫:其實聽感也不見得是全然主觀的。
高音的延伸、低音的下沉、中音的厚實,這些都不會因人而異。
同一隻耳機,你聽到的跟我聽到的,也許不會百分百相同,但八九十總是有的。
然而,這種聽感你喜不喜歡,就是全然主觀的。
端看耳機與你所聆聽的音樂搭不搭。
在AA發表聽感心得,除了與同好討論之外,更是其他有意購買卻無法試聽者的資訊來源。
所以,"奇怪的聽感"會不會造成別人對該型耳機的誤解呢?
但是玩音響各自有各自的品味,所用的前端器材不同怎會有一樣的聲音
如果要說可能會接近,那請提出數據說明有確實推動耳機比較容易使人信服
nettyu 寫:A.S.G99 寫:satoshi 寫:其實聽感也不見得是全然主觀的。
高音的延伸、低音的下沉、中音的厚實,這些都不會因人而異。
同一隻耳機,你聽到的跟我聽到的,也許不會百分百相同,但八九十總是有的。
然而,這種聽感你喜不喜歡,就是全然主觀的。
端看耳機與你所聆聽的音樂搭不搭。
在AA發表聽感心得,除了與同好討論之外,更是其他有意購買卻無法試聽者的資訊來源。
所以,"奇怪的聽感"會不會造成別人對該型耳機的誤解呢?
但是玩音響各自有各自的品味,所用的前端器材不同怎會有一樣的聲音
如果要說可能會接近,那請提出數據說明有確實推動耳機比較容易使人信服
這是不可能量化的
MIG29 寫:忘了鎖耳機頭的事我也做過
戴起來一聽, 我似乎能體會為什麼有人覺得Ultrasone的聲音很怪
鎖緊之後再聽, 啊啊, 難怪有人喜歡Ultrasone. 沒有壓力的聲音
可惜我不喜歡頭中效應減弱的感覺
aa4749 寫:瞎密
才想說下班去品+一趟
先打電話去問
居然說 ...... 賣光了
ungo 寫:
覺得2500怪的地方是人聲的高頻部分
聽起來黏黏的,讓我想起之前有位網兄提過的聽感
像~~~~~~
.....
MIDI
真的有像@@
但是樂器高頻(如鈸)就沒有這種黏滯感
CarlosLiu 寫:如果談音場 當然 S, A >> B > G
CarlosLiu 寫:不知大家的 Ultrasone 理想耳擴主要要加強
哪方面?
好累DAC 寫:CarlosLiu 寫:不知大家的 Ultrasone 理想耳擴主要要加強
哪方面?
對付 HFI:
加快速度、加深音場
對付 PROLINE:
減緩速度、增加厚度
對付 550 系:
抑制低音、提升高音
whs 寫:小弟在2月初購買了 2500
剛好是特價的前一個禮拜買的
耳擴是用 Neo 大的 M3
截至目前為止 說一下初步的心得好了
1. 一開始前 100 小時左右 真的是悶 各頻段都糊糊的 所以這段時間 大概只有 1% 時間有放在頭上
2. 100 ~ 200 小時 開始慢慢有變化 音場開始拉寬 樂器之間的分離度開始出來 透明感也變佳
3. 目前 2xx 小時 中低頻充足結實 高頻清亮輕鬆 而且沒幾天還有持續在變化 真不知道要到幾時才會 run 開
4. 喜歡主體非常前傾的 ( 例如女聲就好像在耳邊吹拂 ) 只能說 目前沒感受到 但是小弟不太聽人聲獨唱 所以不覺怎樣 倒是2500表現出來的景深定位 跟一般實際演奏的情況是相符的
5. 小弟頭大 2500 待起來還蠻舒適的 不過耳罩還蠻熱的
6. 可以連續聽2個小時 頭不會重重 耳朵受不了 ( 之前用 AKG 的音壓 真的會讓小弟頭痛 )
就這樣 單純個人感想
DAC 寫:skylite 兄
小弟對事不對人
代理商的定價策略會讓產品級距無法拉開
之前還見過有人買大 U 來插隨身聽然後抱怨很難聽的
既有發文便有主觀
包括小弟聽感覺得 HFI 較 PROLINE 更富音樂性也是主觀
然而廠商研發時不同的分流用途 是客觀認知
您的觀點是 買跑車為什麼不能當街車慢慢開
我只是提醒說 慢慢開不等於跑車就會變得和街車一樣好操控;
您入手大 U 的興奮之情我可以體會
Welcome to Team ULTRASONE
雖然買來要怎麼用是個人喜好 但產品線分流有其用意
模糊之間的界線會對器材搭配造成困擾
一窩蜂入手更會產生一些讓人很無言的菜鳥問題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0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