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 to wear Ultrasones? HD800 T1 耳機配戴技巧
發表於 : 週五 4月 20, 2012 6:46 am
在 HEAD-FI 搜尋 "How to wear" http://www.head-fi.org/search.php?search=How+to+wear
得到 總共 28868 個討論緒 (2012 年 4 月 20 日清晨 3 點)
非常巧合, 第一項主題就是: How to wear Ultrasones? U 耳罩配戴法?
看了這主題的所有內容, 到目前為止尚無人談論到類似的觀點.
"The patented S-Logic™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as Natural Surround Sound System...It appears as though you are listening to speakers meters away. Even at very low levels, this spacious sound allows you to hear and listen to each and every individual detail. And on top of that, the S-Logic™ technology does not require additional equipment!"
U 廠的 S-LOGIC 及 S-LOGIC PLUS 專利技術的特點是: 不用外加設備就可以讓你聽到自然的環繞聲, 讓你聽起來有如由幾米外的揚聲器發出的聲音.
當初這項特點是令我最著迷的購買動機, 只是剛入手時對 S-LOGIC 聽起來並不像調整良好的兩聲道立體揚聲系統所呈現的音場有點失望. 的確, 他們家的說詞並沒用到 STEREO 這個字眼而僅是 SURROUND, 所有的兩聲道耳機, 都可以讓聲音在腦中環繞, 繞呀繞的! 是自己讀洋文字未求慎解會錯意.
好在吾家的李茲線能把 PRO2900 的三頻調和得令自己滿意, 就當做一支全頻耳機來聽吧!
回想當初, 這支耳機每次開聽總覺有那裡不對勁, 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順耳. 現在終於明白跟配戴的位置不固定有關. 經一段時間, 我漸習慣於配戴到前額的位置, 在那位置可以聽到最接近熟悉的立體喇叭系統的感覺. 尤其是網友 BTX 告訴我, U 廠的工程師配戴自家耳機的方式很特別, 總是高掛在後腦勺. 使我更加留意配戴置與音場的關係.
目前已得到初步結論, 在此披露, 歡迎同好分享心得及指教.
我用自製的假人頭麥克風來示範各種配戴位置並描述自己的觀察, 為了易於固定耳機, 我利用棒球帽沿來支稱耳機. 雖然我已經請幾位親友在未事先說明暗示下, 讓他們聽正常, 前額及水平三個位置, 他們都能聽出音場的變化.
每個人因臉形, 外耳結構有所差異, 最佳角度不盡相同. 據我所知的 SENNHEISER HD800 及 Beyerdynamic T1 的發音單體位置與 U 廠的 S-LOGIC 類似, 皆不正對耳孔, 猜想這類偏離耳孔的耳罩型耳機或許也能轉變配戴角度得到類似的效果, 希望網友中擁有類似耳機的同好也實驗看看, 發表實驗結果來分享.
U 廠 PRO2900 配戴位置 分為四種:
A. 正常, 正常的聽感.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的變形一來象徵聽感. 我聽到的音場約在高於眼睛平視的 45 度仰角處.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的變形一來象徵聽感.
B. 儘量靠近前額, 在不戴帽時, 不用手扶而不會滑落. 戴帽支撐時, 以能容納戴眼鏡空間為帽沿的下降極限, 在此狀況下, 還能低頭打電腦.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的變形二來象徵聽感. 音場形成於比眼平視高約 10 度, 已與立體聲喇叭音場接近, 自覺是能達到邊工作邊聽音樂很愉快的程度.
C. 水平, 用帽沿支撐, 耳機呈水平, 眼鏡必須摘下, 是休憩享受最類似立體聲喇叭系統的角度.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來象徵聽感. 此位置, 耳機的發音單體位於耳孔的下方, 依個人曾經把聲音擴散板擺在喇叭前的地面以打散地面一次反射音的實驗, 得到音場現昇高的結果, 推論來自耳孔下方的聲波, 讓聽感產生相同於慣有的地面的反射音的感受, 而產生最接近立體喇叭系的感受.
D. 後腦勺, 此位置, 發音單體約位於耳孔最近處, 高頻損失最少, 細節聽得最清楚, 最沒有 S-LOGIC 的特異味道, 是聆聽假人頭錄音 (Binaural recording) 的最佳位置, ULTRASONIC 的 DEMO CD 全片為假人頭錄音, 無怪乎原廠工程師慣用此位罝聽耳機.
耳機可以聽出立體喇叭的音場效果的時代即將來臨, 你相信嗎? 我相信耳機製造廠商, 如能利用本人這次的發現, 設計出可以方便調整發音單體位置的的耳機, 耳機科技將會進一大步.
得到 總共 28868 個討論緒 (2012 年 4 月 20 日清晨 3 點)
非常巧合, 第一項主題就是: How to wear Ultrasones? U 耳罩配戴法?
看了這主題的所有內容, 到目前為止尚無人談論到類似的觀點.
"The patented S-Logic™ technology is described as Natural Surround Sound System...It appears as though you are listening to speakers meters away. Even at very low levels, this spacious sound allows you to hear and listen to each and every individual detail. And on top of that, the S-Logic™ technology does not require additional equipment!"
U 廠的 S-LOGIC 及 S-LOGIC PLUS 專利技術的特點是: 不用外加設備就可以讓你聽到自然的環繞聲, 讓你聽起來有如由幾米外的揚聲器發出的聲音.
當初這項特點是令我最著迷的購買動機, 只是剛入手時對 S-LOGIC 聽起來並不像調整良好的兩聲道立體揚聲系統所呈現的音場有點失望. 的確, 他們家的說詞並沒用到 STEREO 這個字眼而僅是 SURROUND, 所有的兩聲道耳機, 都可以讓聲音在腦中環繞, 繞呀繞的! 是自己讀洋文字未求慎解會錯意.
好在吾家的李茲線能把 PRO2900 的三頻調和得令自己滿意, 就當做一支全頻耳機來聽吧!
回想當初, 這支耳機每次開聽總覺有那裡不對勁, 要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順耳. 現在終於明白跟配戴的位置不固定有關. 經一段時間, 我漸習慣於配戴到前額的位置, 在那位置可以聽到最接近熟悉的立體喇叭系統的感覺. 尤其是網友 BTX 告訴我, U 廠的工程師配戴自家耳機的方式很特別, 總是高掛在後腦勺. 使我更加留意配戴置與音場的關係.
目前已得到初步結論, 在此披露, 歡迎同好分享心得及指教.
我用自製的假人頭麥克風來示範各種配戴位置並描述自己的觀察, 為了易於固定耳機, 我利用棒球帽沿來支稱耳機. 雖然我已經請幾位親友在未事先說明暗示下, 讓他們聽正常, 前額及水平三個位置, 他們都能聽出音場的變化.
每個人因臉形, 外耳結構有所差異, 最佳角度不盡相同. 據我所知的 SENNHEISER HD800 及 Beyerdynamic T1 的發音單體位置與 U 廠的 S-LOGIC 類似, 皆不正對耳孔, 猜想這類偏離耳孔的耳罩型耳機或許也能轉變配戴角度得到類似的效果, 希望網友中擁有類似耳機的同好也實驗看看, 發表實驗結果來分享.
U 廠 PRO2900 配戴位置 分為四種:
A. 正常, 正常的聽感.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的變形一來象徵聽感. 我聽到的音場約在高於眼睛平視的 45 度仰角處.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的變形一來象徵聽感.
B. 儘量靠近前額, 在不戴帽時, 不用手扶而不會滑落. 戴帽支撐時, 以能容納戴眼鏡空間為帽沿的下降極限, 在此狀況下, 還能低頭打電腦.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的變形二來象徵聽感. 音場形成於比眼平視高約 10 度, 已與立體聲喇叭音場接近, 自覺是能達到邊工作邊聽音樂很愉快的程度.
C. 水平, 用帽沿支撐, 耳機呈水平, 眼鏡必須摘下, 是休憩享受最類似立體聲喇叭系統的角度. 我用諾亞方舟歌劇相片來象徵聽感. 此位置, 耳機的發音單體位於耳孔的下方, 依個人曾經把聲音擴散板擺在喇叭前的地面以打散地面一次反射音的實驗, 得到音場現昇高的結果, 推論來自耳孔下方的聲波, 讓聽感產生相同於慣有的地面的反射音的感受, 而產生最接近立體喇叭系的感受.
D. 後腦勺, 此位置, 發音單體約位於耳孔最近處, 高頻損失最少, 細節聽得最清楚, 最沒有 S-LOGIC 的特異味道, 是聆聽假人頭錄音 (Binaural recording) 的最佳位置, ULTRASONIC 的 DEMO CD 全片為假人頭錄音, 無怪乎原廠工程師慣用此位罝聽耳機.
耳機可以聽出立體喇叭的音場效果的時代即將來臨, 你相信嗎? 我相信耳機製造廠商, 如能利用本人這次的發現, 設計出可以方便調整發音單體位置的的耳機, 耳機科技將會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