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 AKG-271s 已經入手7年了.
但和我記憶中第一次在音悅聽 271s 時的音場和細節一直有段不小的差異.
相對於升級耳擴和電源這個無底洞,
小弟決定先從相對而言洞比較小的壁差和線材入手.
由於小弟人在美國, 考量價錢和方便性盡量以美系的產品為主.
耳機: AKG-K271s
訊源: Yamaha CD-C600
耳擴: icute beyond (自改 op, 電容, VR, etc.)
(更換前)
線材: 原廠&賣場
壁插: 看起來像是用了30年的老插頭
首先是壁插, 比較之後買了 Hubbell IG5362.
換壁插很簡單, 只要注意火線和中性線不要接錯就好.
再來是線材的部分, 我的目標是換掉:
1. 耳機線 (for K271s)
2. RCA (CDP->耳擴)
3. 電源線 (CDP)
我比較常聽古典和爵士, 以器樂為主, 人聲次之.
有鑒於美國幅員廣大, 如果不是在大城市要找音響店試聽實在是難上加難.
我只能參考國內外鄉民的評價,
於是將目標鎖定近年頗受好評的 Zu 線.
Zu 在台灣好像只有 AKG 線比較有名,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有人代理, 其他的產品在台灣似乎不常見.
經過一段奮戰後, 我換了
1. Zu Mobius MK2 for AKG (2.5m)
圖: http://ppt.cc/ozgW
http://ppt.cc/BObi
Zu AKG 線是 6.3mm 的頭,
所以我買了一個鐵三角的 3.5mm 轉接頭姑且湊合著用.
這條線的線身超乎想像的輕, 細, 軟!
五年前我有跟朋友借魔豆線來玩過, 雖然我頗喜歡魔豆的聲音,
但因為魔豆線實在太粗太重又太硬所以作罷.
2. Zu Wylde (1.0m)
圖: http://ppt.cc/7N16
http://ppt.cc/ceKi
Wylde 算是 Zu 的中階訊號線, 材質是銀銅合金.
Wylde 的線身也是細得要命, 剛拿到的時候還嚇了一跳 XD
3. Zu BoK (0.75m)
圖: http://ppt.cc/V9iS
http://ppt.cc/4bMD
http://ppt.cc/5_e9
BoK也是 Zu 的中階產品,
插頭是用Wattgate 5266i 和 320i.
外層的 shielding 看起來相當不錯.
就像收齊七顆龍珠一般, 在我的三個新玩具入手後,
滿心歡喜的按下遙控器, 希望能重溫當年在音悅的 271 初體驗.
雖然這三個新玩具還沒 run 開,
但是和賣場線已經有天壤之別的差距!!!
經過約四百小時的 run in 後, 聲音已經趨向穩定.
測試片:
1. 小克萊巴, 貝多芬 no. 5 & 7
換線前的聲音一直都是悶悶的,
無論是高音和低頻的延展都綁手綁腳,
大編制音樂的定位也差強人意.
換線之後首先是大編制樂團的定位感提升,
尤其是低音弦樂器的空間解析感大增.
弦樂的毛邊明顯減少, 銅管聽起來更有光澤又不刺耳.
2. Kremer, Hommage a Piazzolla
就細節部分, 手風琴的進氣聲, 小提琴擦弦的微妙聲響,
低音大提琴的弦震動產生得細微低頻都大勝原來的系統.
爽度無價!
3. Keith Jarrett, Live at the Blue Note
換線後的動態範圍有顯著提升,
現場杯觥交錯和 KJ 咿咿啊啊的怪聲呈獻的更清楚,
不會因為音樂的音量增加而被掩蓋.
4. Adele, 21
Adele 的嗓音變得好有磁性啊!
隨著系統 run 開後,
現在終於回味了當初在音悅聽 271s 的感覺了.
線材的部分暫時告一段落,
但人的慾望是無止盡的,
下一步就換 K702 和耳擴了...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