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sone 換耳罩調音小記
發表於 : 週四 11月 07, 2013 12:38 am
前言:
突然發現自己好久沒寫文章了,索性來分享一下最近胡搞瞎搞的心得吧
算一算,我手邊的Ultrasone HFI2400也跟了我一年半了
對它的表現尚稱滿意
不過在聆聽某些音樂時
總還是覺得它的音場有些偏小且低頻稍多
於是最近開始研究要怎樣做調整的動作
因2400的外殼是有出氣孔的,所以我估計問題是出在耳罩上
簡單測試之後也確實是如此
猜測應是為了S-LOGIC的技術而如此設計
為了改善此一問題,我便開始找尋適合的開放式替換耳罩
過程:
在比對耳罩口徑大小(以及價格)之後,我選定了AD500/AD700的替換耳罩來進行之
不過基於個人喜好,也因為2400的耳罩為可替換式,我實在不希望耳罩直接被黏死在耳機上,所以在耳罩安裝方面著實令我費了一番心思
想了兩三天,並經歷幾次失敗之後,總算擬定出簡單的方案
------
材料
墊板、魔鬼氈、美工刀、麥克筆
步驟
首先用美工刀將墊板割出膠環的形狀
再把膠環塗黑
最後將剪裁成小細條的魔鬼氈分別黏貼在膠環以及耳罩上即大功告成
講起來很簡單
不過以上大概實際花了四五個小時吧...
第一步非常耗時耗力
後面就輕鬆了
聲音:
接下來談談聲音吧
因為自己的音樂喜好滿雜食的,各種音樂都有拿下去測試
不過放了幾首音樂之後,發現套上AD耳罩給我的聲音有些過亮且刺耳?
這時想起之前爬文曾有前輩提過:這點可以藉由找尋透音材料遮擋單體的發聲口來調整
簡單測試後,最後我在單體的發聲口上貼了三層不織布,聲音尖刺的問題才算得到緩解
AD700耳罩裝上去之後,音場的改變是最明顯的
將音場形象化來敘述的話
Ultrasone原廠耳罩所帶給我的是3D劇院般的聲場架構
空間大小雖說並沒有很大,但是立體感是他的特色,縱向聲場以半開放耳罩而言也算不錯了
而換上AD700耳罩後,縱向聲場有所減弱,但是換來的是遠比原廠耳罩廣闊的空間感
表現方式則有那麼一些"把喇叭架在耳朵上"的感覺,或許跟耳罩內側為放射性設計有關
聲音整體比較下來
改AD耳罩後,聲音的凝聚力以及低頻的量感都降低了不少
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聲場,以及更為鬆軟自然的聽感
細節方面與原廠耳罩相比倒是不覺得有明顯的差別
不過2400本來就並非以解析力取勝的耳機便是
這樣的改變,在聽交響樂的時候是最有益的
原廠耳罩雖說定位較分明,但空間畢竟小了些,樂器顯得有些擁擠
改AD後定位糊了些,但是樂器擺放變的錯落有致
能夠更遊刃有餘的展現交響的聲場及氣勢
不過有利必有弊
原本U家人聲的表現方式便已經是偏細瘦,且有一定距離感的了
改了AD耳罩後,雖說人聲距離有被拉近,但厚度、包圍感不足的問題更是被突顯出來
因此在聆聽羅大佑之類的厚聲型歌手時,它的表現其實不盡理想
在鋼琴上的表現,AD耳罩也因為琴鍵的敲擊聲變得不那麼清脆,聽感沒有原廠耳罩來的漂亮
女聲方面的話,原廠(此處以耳朵正對單體的佩帶方式為準)與AD耳罩的呈現風格各自有不同的風味
原廠耳罩得益於S-LOGIC,廳堂感比較明顯,背景夠黑,女聲清亮,光澤感十足且富有磁性,適合Kalafina、KOKIA、Fictionjunction這類的女聲
AD耳罩則勝在空間遼闊,演繹Alan、黛青塔娜這類的歌手時,它的聲音是比較討喜的
另外也因為換了耳罩之後,S-LOGIC的特色幾乎一點不剩,亮度跟光澤變得沒有那麼明顯
聽聽梁靜茹、金莎這種較柔軟的女聲也有不錯的表現
最後理所當然,還是要講述一下U家的強項 - 搖滾/金屬樂
不得不說,U家對這類音樂的掌握還是比較得心應手的
在原廠耳罩的調教下,金屬的光澤,電吉他的擦絃聲、清晰的定位以及量並不算少的低頻,在在都彷彿在宣示著自己才是金屬之王
在這類音樂的表現上,AD耳罩確實輸了不少,不過還是有令我出乎意料的部份
首先,雖說凝聚力大幅削弱,但低頻並沒有發散到金屬樂不堪入耳的地步,尚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
其次,因為AD耳罩的關係,電吉他跟BASS的殘響要比原廠耳罩多些,鼓聲雖沒有原廠耳罩清晰,但我滿喜歡它腔體的共鳴與空氣感
少數如Black Veil Brides這類衝擊力夠,人聲狂野且空間較寬廣的Heavy Metal樂團而言,我甚至更偏好AD耳罩的呈現方式一些
小結:
之所以名為"調音"便是因為這種更換耳罩的動作一定是利害兼具的
說直一點,如果換個耳罩就能得到完全正向的改善,那U家的工程師豈不是都白混了?
不過以數百元的價格便能獲得這樣的改變,我認為相當划算
且耳罩還能隨自己聆聽的音樂類型更換,可玩性也增加了不少
總體而言,這次實驗的結果自己還挺滿意
隨身系統在玩完這個之後就暫時先收住了,之後可能就存錢準備跳靜電吧
文章到此告一段落,謝謝大家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