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第一批購買"敗"耳動力Tesla No.1 run時間正式突破2300小時,與台灣少數使用DT990 600ohm run時間突破3500小時 與台灣第一批購買T50p的人旁邊經過留
前面我在某店討論區不是有貼"講良心話,早跟新手說別買DT990" ,歡喜就好歡喜就好。
使用"敗"耳動力DT990千萬要考慮系統整體的聲音,需要校音,訊源、訊號線、電源線、耳擴、電源處理全部都需要考量起來,尤其是那台耳擴,聲音表現的八成決定在耳擴,不過這種耳擴阿共耳機大家X 有篇"DT990高頻"有人說的好,這種耳擴聲音走向是
^
----------------------------------------------------------------------------------------------------------------------------------------------
990最難整的是平衡度,中高頻結像小而低頻結像大
暖的系統會破壞低頻結像,冷的系統會破壞中高頻結像,反倒是低頻量感少的系統,偏暖的能解決問題,但結像偏虛的問題是最難處理的。如果說沒有結像偏虛的問題,那可能連形體都沒弄出來。
真的弄好了,那就可以爽了
----------------------------------------------------------------------------------------------------------------------------------------------
XD 你的點評很到位!
990兩端已經做得很盡了,無論偏冷偏暖的耳放都不是適合它,因為都會過頭。
所以控制一下低頻,補充一些中頻的調音方向可能會好些,就像你說的低頻量感少的系統,偏暖的
但我覺得耳機系統的風格,耳機是佔有主導地位的,雖然耳放音源以及線材的調整會使它有所改變,不過大方向是難以改變的,何況試圖大刀闊斧地去彌補或者改變一副耳機自身的特質,是很難得到自然流暢的聲音的。
---------------------------------------------------------------------------------------------------------------------------------------------
990高頻要發揮出來,前端要有很高的“素質”,否則,不是憋氣,就是沙石感。但是,如果搭配得好,其高頻在2000價位耳機中(650 600 701 702 770 880)毫無疑問是最好的。
所謂的“素質”在很多人看來是個偽命題,因為很懸很虛。
我要說的是,所謂的“平衡”在我看來,也是個偽命題。這個偽字就在於究竟有多少音源介質記錄的聲音是平衡的?電子管模擬時代錄音不用說,中低頻略有加強,高頻略微下陷。新世紀呢?為了營造空靈的氣質,在高頻、低頻上多少都有加強。至於常見的比較近期流行音樂呢?幾乎沒有不加強低頻的。就是常說的數字錄音古典音樂,80年代的錄音中頻泛音也不夠豐滿,還是有冷硬的毛病。常見的發燒碟呢?高頻無疑是打磨過的,讓人一听就覺得很敞亮。還有一些現場錄音,因為場地本身的缺陷,低頻少得可憐。然而,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定義平衡麼?
---------------------------------------------------------------------------------------------------------------------------------------------
"講良心話,早跟新手說別買DT990" ,歡喜就好歡喜就好。
台灣第一批購買"敗"耳動力Tesla No.1 run時間正式突破2300小時,與台灣少數使用DT990 600ohm run時間突破3500小時 與台灣第一批購買T50p的人旁邊經過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