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のヘッドホン祭2011 (耳機篇 + PC Audio訊源篇)
發表於 : 週日 5月 08, 2011 12:59 am
很單純的閒聊
今天到會場其實主要目的是Net Audio以及USB Audio的訊源集體試聽
耳機部分相對來說花的時間比較少
因為也快要回台灣了,所以時間的安排基本上以台灣比較難聽到的東西為主
那就先來說說今天聽到的耳機系統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吧
PhaseTech
PhaseTech也是一間StereoSound各項大賞常客、卻比較難在台灣聽到的廠商
就我看過的HD-7A設計者訪談,覺得他們是一群對自己技術很有信心的類比愛好者
而由其名稱"PhaseTech"就可以知道,他們最重視的東西就是相位
藉由把相位管理好,進而發出理想中的聲音
今天一共在這邊聽到了兩套耳機系統,都非常值得一提
HD-7A192 + HD-7Rb + EPA-007 + HD800
這是一套由非同步USB DAC(HD-7A192)、銣原子鐘(HD-7Rb)
以及雙單聲道耳擴(EPA-007)驅動的HD800
HD-7A192+HD-7Rb會在之後的USB DAC部分詳細談
簡單來說我有請PhaseTech的staff讓我試試有沒有接銣原子鐘的聲音測試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沒了銣原子鐘音場立刻縮了一圈,定位也比較曖昧
不過這裡先把重點放在EPA-007吧
EPA-007的設計理念主要是以最單純的線路、最少的元件
在不使用OP AMP的情形下,以晶體分砌式線路完成耳機的驅動
功能方面,對於左右分別入線的耳機
可以用包含電源部份都設計成左右分離的線路對耳機做雙單聲道驅動
阻抗部份分成3組可調,GAIN則是高低兩組可調
最新奇的設計莫過於DUMP控制這個機能了
大致來說是透過調整出力電流的降低程度,改變耳機中央點的前後定位,對聲音做柔化
詳細原理部份之前ptt耳機版上的Beltran兄有翻譯過原廠的說明
有興趣的請搜尋他的文章 ^^
使用上,PhaseTech的人員告訴我DUMP控制機能要搭配正確的阻抗選擇
作為試聽機的HD800是以MID的阻抗來驅動
實際聆聽這套系統時,首先最有趣的就是這個DUMP控制
隨著DUMP在SOFT、HARD之間調整
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定位在中央的人聲前後移動
轉到SOFT最底時,人聲非常靠近
轉到HARD最底時,人聲則像是脫離腦中這樣定位在耳機外的前方
有趣的是試聽過程中當我把聲音調往SOFT時,左右音場很明顯的被壓縮
但是調往HARD時,卻不像一般CrossFeed那樣有橫向音場變窄的感覺
另外日本Ultrasone的代理商這次也開了竅(?XD),不只用自己代理品牌的耳擴
另外也有用了例如EPA-007等其他品牌的耳擴來驅動ED10
試聽了一下DUMP的機能搭配上ED10整個非常有趣
當DUMP調整到最SOFT時,發出了非常不像ED系列的...英國聲!?
不過因為訊源乃至HD800、ED10本身的聲音我都不是很熟悉
所以很難對DUMP機能以外這台耳擴本身的聲底或驅動性能有什麼決定性的認識
希望之後台灣有地方可以試聽這台耳擴,讓我們用自己熟悉的訊源、耳機去搭配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EPA-007的DUMP控制對於聲音造成的改變,確實是能夠吸引我的一項功能
HD-7A192 + HD-7Rb + CM-1000 + MA-1 + ED10
這個組合就更妙了,驅動ED10的是被動式前級加上雙單聲道的300B後級
是我自己除了AKG K-1000之外,第一次看到有耳機被喇叭擴大機驅動
CM-1000是捨棄電阻、使用變壓器來改變音量的被動式前級
MA-1則是出力35W的單聲道300B後級,透過轉接線的方式來驅動ED10
整體出來的聲音是音場開闊、中頻飽滿但是透明、定位精準、高頻延伸自然
雖然這是一套自己絕對玩不起的組合(這樣一套"耳擴"定價600多萬日幣 XD)
甚至我也覺得這種玩法未必就比正統的耳擴還要來的合適
但是能夠聽到這麼新奇的耳機驅動也是滿有趣的
MUSIC TO GO!
HeadRoom BUDA + HiFiMAN HE-6
日本知名部落客貢獻的試聽,平衡耳擴驅動平板耳機
之前自己也聽過Blossom BLO-0299驅動AUDEZ'E LCD-2
不過當時覺得聲音比較溫吞了一些,就沒有太細聽了
今天聽到的組合倒是有點讓我想到了以前聽過的Colin靜電耳擴驅動KOSS靜電耳機
算是一種介於靜電和動圈兩者之間的聲音吧?
倒是LCD-2也好、HE-6也好,兩者都是滿有重量的
和MUSIC TO GO!的主人聊了一下,他認為因為平板耳機結構上的關係吧
所以要把重量做輕現階段可能還是比較困難
希望平板耳機能夠加油突破結構上的重量限制,或是從配戴感上做調整
讓我們在動圈以及靜電之外,也有其他舒適的聲音選擇
Lyric Nmode X-DP1
耳擴部份採用1bit數位擴大的一體機
1bit數位擴大也是D類擴大的一種,但是原理解說的部分我是有看沒有懂(汗)
只知道他和PWM方式是不一樣的 ^^;
實際聆聽上,分別用這台一體機試聽了HD650以及DT990
兩端的延伸有點受限,尤其是高頻有被斷頭的感覺
但是音場、動態範圍、強弱對比、暫態速度都很優秀
在Jeff Rowland、Nuforce等廠商開發出一台台受到好評的D類喇叭擴大機之後
或許我們也可以期待一下有沒有優秀的D類耳擴誕生
SHURE SRH-940
在當場拿我自己的小小錄音筆DR-07直推,與SRH-840做AB test
首先佩帶感比840舒適,比較不夾頭
聲音部分比起840全頻段都更為透明,人聲因此更有魅力,低頻也比較乾淨
如果願意出其他顏色的話會對我更有吸引力 XD
SONY MDR-XB1000
SONY新的大車輪
以實現站在Club喇叭前用身體感受到的重低音為目標
使用了目前最大的7公分單體、完全包覆式耳罩,設計給喜歡Club Sound的人
會對這支耳機有興趣是因為看了製作者的訪談
首先他說了雖然XB1000是以低音為目標的耳機
但是因為低頻更容易被發出,所以中高頻也自然的更好
這點和我之前對PRO900頭痛醫腳、把低頻驅動好中高頻也跟著改善的經驗滿符合的
另外最大的重點是他說在研發這支耳機時有以Perfume的音樂做為設計的基準
自己之前曾經把PRO900賣掉,但是我後來發現就自己已經被養成的喜好而言
沒有PRO900,Perfume的節拍是黑白的...
所以不到一個月之內又把PRO900重新買回來了 orz
在這種狀況下既然有以重低音為設計重點、Perfume來測試設計的耳機面世
我也就對他滿有期望的
其實這隻耳機自己之前已經大致用DR-07聽過了
今天本來期望能在大型的家用系統上聆聽,結果SONY攤位用的是自家的CD隨身聽 XD
所以最後我還是用DR-07,試聽歌曲都是安室、Perfume、Paul Van Dyk這類電音舞曲
而雖然兩者的價錢有一段差距,但我還是拿他來和一樣用DR-07直推的PRO900比較
首先在低頻方面,兩者注重的點有些不同
大車輪低頻最突出的大概是80~120Hz之間,PRO900則是50Hz左右
這點我想就看個人喜好了
以我自己而言,因為聽的舞曲大多是用40~50Hz電子鼓做基底的4/4拍
PRO900那種比起一般低頻更著重50Hz左右的表現方式我還是比較喜歡一些
中頻方面兩者都是後縮的,不過PRO900的解析明顯比大車輪好
像Perfume在三人合唱時,雖然聲音都是用電子合成器處理過了
在PRO900上三個人的聲音還是分的清清楚楚,大車輪就有點糊在一起了
整體來說我覺得用DR-07這種小錄音筆要驅動7公分單體可能勉強了一點
等之後有了合適的動圈系統耳擴後
我還是會想弄隻大車輪嘗試一下
這或許可以算是沒什麼根據的認為他應該有潛力吧 XD
STAX
今天倒是沒聽耳機,不過和STAX的佐佐木先生聊了一下
開門見山我就和他說第一批009台灣的代理商沒有分到,希望這個月的009台灣會有
很不幸的他不是和我拍胸舖說沒問題,而是和我道歉...XDrz
目前009的產量大概是每個月30隻,而在大約2~3個月後可以成長到每個月60隻
5月這批009,他說還沒確認訂單順序所以不是很肯定,但大概還是以日本國內為主
6月的009就確定會有海外配額,但是台灣會不會有他在現場也無法肯定
本來有點想盧他一下問問看可不可以先挪幾隻來台灣的
不過他實在滿有誠意的一直道歉,我也就不好意思開口了 XD
另外也聊到了新耳擴的部份,總之目前還在企畫階段,他說短時間內不可能推出
我問了有預定是晶體擴還是管擴嗎?
原來連這個部份都是還沒有確定的,看來還處在很初期開案定規格的階段吧
倒是我完全忘了要問新型隨身耳機的事(汗),這部份就等STAX自己趕快公佈吧(喂www)
嗯,本來想說耳機沒聽多少,不知不覺也寫了落落長一大串廢話 orz
Net DAC和USB DAC的集體試聽部份就等回台灣再補上來吧 ^^;
====================================================
2011/05/22,補上PC Audio訊源的集體試聽
搭配上,電源處理是Accuphase PS-1220
前後級是Accuphase的C-2810和P-6100,喇叭是Focal Stella Utopia EM
今天活動負責講解介紹的,則是有在MJ等雜誌執筆的角田郁雄先生
他首先提到了自己對PC Audio的看法
角田先生說到因為本身也是錄音室的工作者
對於很多發燒友而言,用電腦聽音樂是挺難以接受的事情
但是在錄音室中,使用電腦工作、聆聽早就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PC Audio和以前的Audio有什麼不同呢?
沒有什麼不同
就只是DAC在光纖、同軸、AES之外多了一個數位輸入的介面
那麼,首先是Net Audio的部分
今天總共聽了3台Net DAC、1台Net DDC,分別是
Cambridge Audio Sonata NP30 原型機
PS Audio PerfectWave DAC + Bridge
Linn AKURATE DS/K 日本版
sfz DST-01 (這台是Net DDC,搭配的DAC是CHORD QBD76)
Cambridge Audio Sonata NP30 原型機
今天第一台介紹的是Cambridge Audio的NP30
簡單介紹了Cambridge Audio這間公司後,先播放了一首Alison Krauss的歌
老實說,我覺得聽起來很像台灣音響展常聽到那種播放蔡琴的系統
就非常龐大的中頻,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印象 XDD
聽了一首歌之後,角田先生開始介紹這台機器的線路設計、功能等等
不過因為陸陸續續聽了幾首歌,這台機器給我的感覺都是中頻形體很龐大
以喇叭系統來說並不是很合我的喜好
所以也就沒有太認真去記這台機器的設計等等特色了 ^^;
PS Audio PerfectWave DAC + Bridge
第二台介紹的是PS Audio的PW DAC加上Bridge擴充卡
自己之前聽過PS Audio PW轉盤加DAC走I2S的組合,Bridge倒是第一次聽到
角田先生首先提到了大約3年前
PS Audio的社長有在自己的blog上寫說想要嘗試PC Audio
但是親自試了之後,覺得設定等等實在是太麻煩了
所以決定要自己製作一套使用便利的系統
線路設計方面,Bridge是以FPGA搭配自己的clock做非同步的數位接收
開頭第一首歌,和之前日本的展示、乃至台灣的音響展一樣
放的是大編制交響
我想這應該是PW DAC的擅長項目吧?
三頻很整齊龐大的形體(中低頻有比較大一些,但沒有到很突兀的地步)
音場表現不只是寬度、深度都很優秀
合唱團是站在樂團上方演唱的高度表現也很到位
那種從明顯從聽者和喇叭上方傳過來的合唱,有頗過癮的天聽感
播放完第一首歌
開始介紹了透過ipod等apple產品就可以做控制的PS Audio APP
使用上很是方便,基本上可以想像成遙控器
除了選取外,數位濾波模式、音量控制等等,都可以透過ipod來遙控
第二首播放的是高解析檔案的Hotel California
這首就...慘不忍聽 orz
我猜可能是播放軟體的buffer size設定太小?...播放中有數次斷音
而沒有斷音的部份,則是低頻硬到不行
本來這首歌錄的很彈Q的鼓聲,整個像是用鎚子在鎚一樣,很是唐突
自己開始嘗試聆聽一些高解析檔案之後
也發現以前聽CD音質的小buffer設定不一定適合用在高解析檔案上
不過因為還是聽CD音質的東西為主,所以就先暫時沒去理這個問題了 XD
說到這裡,角田先生也講到因為他有在錄音室工作
有天心血來潮拿了錄音室的播放軟體來播放音樂,發現聲音居然不一樣
所以在經過比較之後,最後購入了Ammara和PureMusic這兩個播放軟體
播放軟體居然會造成聲音的不同,這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之後又撥放了一首輕搖滾,這次的聲音就正常多了
雖然量感上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偏中低頻
但是人聲很正常的成為主角,沒被低頻搶了戲
接著聊到了網路線也會造成聲音的不同
角田先生說如果他在電腦公司工作,和同事說不一樣的LAN線會讓聲音變好
同事大概都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能還被上司叫去訓話吧
不過如果有人想嚐試的話,建議可以先換DAC到NAS之間這條網路線試試看
角田先生自己的猜測,或許是和線材的隔離有關係吧?
Linn AKURATE DS/K 日本版
接下來登場的是Linn
一直以來,我覺得不論是美國、日本、台灣
對於PC Audio的態度似乎一直都是網路族群走在平面媒體之前
在台灣,第一台讓平面媒體反覆報導、獲得重視的應該是Ayre QB-9
在日本的話,負責這樣披荊斬棘的先鋒就是Linn了
舉個實際的例子,某間位於銀座的經銷商
光是自己一間店面就已經賣出了超過550台DS
不難想像在日本有多少人是因為Linn而在家中建立起PC Audio系統
角田先生簡單介紹了一下日本由Linn開始創造出來的Net Audio趨勢後
就先播放了一首CD音質的小品民謠
一路聽到現在,我覺得這是我今天聽到最喜歡的聲音
透明、細膩、稍微濕潤的人聲表現
吉他撥弦力道分明,形體寫實
放完第一首歌之後,解釋了一下日本版的差別,主要是有在電源做強化
第二首播放的是Diana Krall的My Love Is
Bass深沉又寬鬆,這樣的低頻聽起Jazz很是迷人
最後則播放了一首動態範圍很大的大編制交響
本來從前兩首歌曲的選擇來看
以為Linn這台Net DAC的強項是小編制、人聲、Jazz等
但是撥起大編制古典樂,雖然缺少了PW DAC那種具有高度的音場
寬度卻並不遜色,深度則感覺比較淺了一點
動態範圍很廣、衝擊力也足,雖然整體的聲音不像PW DAC那麼硬朗
但是該衝出來的大動態不拖不慢,低頻下潛夠深
聽起來一樣很是過癮
sfz DST-01
最後介紹的,則是一台Network DDC
也就是藉由網路,把音樂檔案轉換成SPDIF格式,輸出給DAC
這是一台可以充分感覺到設計者狂熱的Network DDC
首先框體分成兩件式,上面的是DDC部分,下面則是電源部分
DDC部分在機箱內分成了DD轉換、clock、數位輸出等3個部份
在DD轉換部分是由ARM11和FPGA構成的非同步傳輸
clock部分使用OCXO恆溫震盪器,數位輸出部分的clock以差動信號傳輸
而數位輸出的部份也對應雙AES的196kHz/24bits傳輸
電源箱內則配置了三個環形變壓器
分別對DDC箱體內的DD轉換、clock、數位輸出三個部份供電
兩者的箱體都是由整塊鋁車出,使用的鋁是A5052
一台DDC做到這種程度,我還真是第一次看到
而且它還是網路DDC
我想或許這就是一種日本小型廠商特有的狂熱吧?
比較可惜的因為這是一台DDC,現場和CHORD QBD76做搭配
因為器材實在不熟,所以沒有能力聽出這台DDC的一個所以然來
倒是之後下午在USB Audio部份
就聽到了同一台USB DAC的USB直入、USB DDC傳送SPDIF兩者的巨大差異
所以,接下來就來聊USB Audio囉!
這天聽了1台USB DDC,三台USB DAC,依順序分別是:
Stello U3 (USB DDC)
Ayre QB-9 192
PhaseTech Digital HD-7A 192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
最先聽到的是Stello U3當USB DDC,傳輸SPDIF給HD-7A 192
再來是Ayre QB-9 192
接著是電腦USB直入HD-7A 192,搭配上自家的銣原子鐘
最後則是dac32
大家用的USB線都是AQ的Diamond
第一個組合就不多聊了,因為聲音和其他組合有點差距@@
Ayre QB-9 192
第二台聽的是QB-9 192
今天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台大名鼎鼎的DAC
和第一個組合相比,很明顯的音場更為寬深,兩端延伸,資訊量也勝出
低頻有量也有質,略為暖調前傾的人聲,柔軟又有光澤的小提琴
整體來說是兼具規模與解析能力,但是又很耐聽的聲音
PhaseTech Digital HD-7A 192
老實說今天因為先聽了整套PhaseTech搭配HD800發出很不錯的聲音
所以對HD-7A 192在喇叭系統上的表現也很期待
但是聽完前兩個組合後,我心中卻想著
「數位是很危險的,PhaseTech你們還是回去做類比吧...」
因為性能方面實在和QB-9差挺多的@@
不過,萬萬想不到...
改成USB直入之後,再搭配上外接clock
HD-7A 192簡直像是換了一台機器一樣!
嘛,先把主題切換到HD-7A 192的線路設計上面
這台DA的設計還是維持了PhaseTech一貫的理念
雙單聲道、全鋁削出機殼、晶體分砌、重視電源等等
在數位接收端的非同步USB接收也是使用FPGA來實現
左右聲道各使用一顆PCM1794,總共三顆R形變壓器分別對數位、類比左、類比右供電
聲音方面,三頻分布其實和使用Stello U3做數位接收時差不多
比起QB-9來說,HD-7A低頻比較少,高頻比較突顯一些
但是音響性能用了USB直入和外接clock之後是上翻了好幾倍
音場寬度、深度都比QB-9大了不只一圈
尤其是左右兩側的音場最深處也呈現的非常完整
如果說QB-9的音場是一個前寬後窄的小梯形
HD-7A的音場就是一個前寬後也寬的大長方形
然後各聲音的定位非常精準,音像立體
可以想像如果搭配上一些同軸單體的喇叭如TAD或TANNOY一定很過癮...
以今天聽到的所有PC Audio訊源來說,我覺得這是音響性能最為優秀的一組
只不過整套訊源中,比起DAC更為昂貴的銣原子鐘...
總是感覺要購買起來心裡會覺得有些微妙 XD
不過是說我在那邊微妙什麼,反正又買不起(炸)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
最後聽到的則是自己在使用的dac32了
聽到時第一個感覺,音場好小 XD
掛了原子鐘的HD-7A就不用比了,感覺音場的縱深也比QB-9壓縮?
因為播放的軟體和前三個組合不同,然後最主要的是...
一天聽下來我也累了(汗)
所以比較難聽出性能上的差異 XD
倒是就最後呈現的結果來說,和Accuphase以及Focal的搭配我覺得也很不錯
不知道台灣有地方可以同時聽到Accuphase和Focal嗎?
整體而言,那天從上午一路聽到下午
我覺得如果以後要改走網路,我會考慮Linn家的東西
要走USB的話...可能還是繼續用dac32吧?
今天到會場其實主要目的是Net Audio以及USB Audio的訊源集體試聽
耳機部分相對來說花的時間比較少
因為也快要回台灣了,所以時間的安排基本上以台灣比較難聽到的東西為主
那就先來說說今天聽到的耳機系統中,讓我比較印象深刻的吧
PhaseTech
PhaseTech也是一間StereoSound各項大賞常客、卻比較難在台灣聽到的廠商
就我看過的HD-7A設計者訪談,覺得他們是一群對自己技術很有信心的類比愛好者
而由其名稱"PhaseTech"就可以知道,他們最重視的東西就是相位
藉由把相位管理好,進而發出理想中的聲音
今天一共在這邊聽到了兩套耳機系統,都非常值得一提
HD-7A192 + HD-7Rb + EPA-007 + HD800
這是一套由非同步USB DAC(HD-7A192)、銣原子鐘(HD-7Rb)
以及雙單聲道耳擴(EPA-007)驅動的HD800
HD-7A192+HD-7Rb會在之後的USB DAC部分詳細談
簡單來說我有請PhaseTech的staff讓我試試有沒有接銣原子鐘的聲音測試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沒了銣原子鐘音場立刻縮了一圈,定位也比較曖昧
不過這裡先把重點放在EPA-007吧
EPA-007的設計理念主要是以最單純的線路、最少的元件
在不使用OP AMP的情形下,以晶體分砌式線路完成耳機的驅動
功能方面,對於左右分別入線的耳機
可以用包含電源部份都設計成左右分離的線路對耳機做雙單聲道驅動
阻抗部份分成3組可調,GAIN則是高低兩組可調
最新奇的設計莫過於DUMP控制這個機能了
大致來說是透過調整出力電流的降低程度,改變耳機中央點的前後定位,對聲音做柔化
詳細原理部份之前ptt耳機版上的Beltran兄有翻譯過原廠的說明
有興趣的請搜尋他的文章 ^^
使用上,PhaseTech的人員告訴我DUMP控制機能要搭配正確的阻抗選擇
作為試聽機的HD800是以MID的阻抗來驅動
實際聆聽這套系統時,首先最有趣的就是這個DUMP控制
隨著DUMP在SOFT、HARD之間調整
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定位在中央的人聲前後移動
轉到SOFT最底時,人聲非常靠近
轉到HARD最底時,人聲則像是脫離腦中這樣定位在耳機外的前方
有趣的是試聽過程中當我把聲音調往SOFT時,左右音場很明顯的被壓縮
但是調往HARD時,卻不像一般CrossFeed那樣有橫向音場變窄的感覺
另外日本Ultrasone的代理商這次也開了竅(?XD),不只用自己代理品牌的耳擴
另外也有用了例如EPA-007等其他品牌的耳擴來驅動ED10
試聽了一下DUMP的機能搭配上ED10整個非常有趣
當DUMP調整到最SOFT時,發出了非常不像ED系列的...英國聲!?
不過因為訊源乃至HD800、ED10本身的聲音我都不是很熟悉
所以很難對DUMP機能以外這台耳擴本身的聲底或驅動性能有什麼決定性的認識
希望之後台灣有地方可以試聽這台耳擴,讓我們用自己熟悉的訊源、耳機去搭配了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
EPA-007的DUMP控制對於聲音造成的改變,確實是能夠吸引我的一項功能
HD-7A192 + HD-7Rb + CM-1000 + MA-1 + ED10
這個組合就更妙了,驅動ED10的是被動式前級加上雙單聲道的300B後級
是我自己除了AKG K-1000之外,第一次看到有耳機被喇叭擴大機驅動
CM-1000是捨棄電阻、使用變壓器來改變音量的被動式前級
MA-1則是出力35W的單聲道300B後級,透過轉接線的方式來驅動ED10
整體出來的聲音是音場開闊、中頻飽滿但是透明、定位精準、高頻延伸自然
雖然這是一套自己絕對玩不起的組合(這樣一套"耳擴"定價600多萬日幣 XD)
甚至我也覺得這種玩法未必就比正統的耳擴還要來的合適
但是能夠聽到這麼新奇的耳機驅動也是滿有趣的
MUSIC TO GO!
HeadRoom BUDA + HiFiMAN HE-6
日本知名部落客貢獻的試聽,平衡耳擴驅動平板耳機
之前自己也聽過Blossom BLO-0299驅動AUDEZ'E LCD-2
不過當時覺得聲音比較溫吞了一些,就沒有太細聽了
今天聽到的組合倒是有點讓我想到了以前聽過的Colin靜電耳擴驅動KOSS靜電耳機
算是一種介於靜電和動圈兩者之間的聲音吧?
倒是LCD-2也好、HE-6也好,兩者都是滿有重量的
和MUSIC TO GO!的主人聊了一下,他認為因為平板耳機結構上的關係吧
所以要把重量做輕現階段可能還是比較困難
希望平板耳機能夠加油突破結構上的重量限制,或是從配戴感上做調整
讓我們在動圈以及靜電之外,也有其他舒適的聲音選擇
Lyric Nmode X-DP1
耳擴部份採用1bit數位擴大的一體機
1bit數位擴大也是D類擴大的一種,但是原理解說的部分我是有看沒有懂(汗)
只知道他和PWM方式是不一樣的 ^^;
實際聆聽上,分別用這台一體機試聽了HD650以及DT990
兩端的延伸有點受限,尤其是高頻有被斷頭的感覺
但是音場、動態範圍、強弱對比、暫態速度都很優秀
在Jeff Rowland、Nuforce等廠商開發出一台台受到好評的D類喇叭擴大機之後
或許我們也可以期待一下有沒有優秀的D類耳擴誕生
SHURE SRH-940
在當場拿我自己的小小錄音筆DR-07直推,與SRH-840做AB test
首先佩帶感比840舒適,比較不夾頭
聲音部分比起840全頻段都更為透明,人聲因此更有魅力,低頻也比較乾淨
如果願意出其他顏色的話會對我更有吸引力 XD
SONY MDR-XB1000
SONY新的大車輪
以實現站在Club喇叭前用身體感受到的重低音為目標
使用了目前最大的7公分單體、完全包覆式耳罩,設計給喜歡Club Sound的人
會對這支耳機有興趣是因為看了製作者的訪談
首先他說了雖然XB1000是以低音為目標的耳機
但是因為低頻更容易被發出,所以中高頻也自然的更好
這點和我之前對PRO900頭痛醫腳、把低頻驅動好中高頻也跟著改善的經驗滿符合的
另外最大的重點是他說在研發這支耳機時有以Perfume的音樂做為設計的基準
自己之前曾經把PRO900賣掉,但是我後來發現就自己已經被養成的喜好而言
沒有PRO900,Perfume的節拍是黑白的...
所以不到一個月之內又把PRO900重新買回來了 orz
在這種狀況下既然有以重低音為設計重點、Perfume來測試設計的耳機面世
我也就對他滿有期望的
其實這隻耳機自己之前已經大致用DR-07聽過了
今天本來期望能在大型的家用系統上聆聽,結果SONY攤位用的是自家的CD隨身聽 XD
所以最後我還是用DR-07,試聽歌曲都是安室、Perfume、Paul Van Dyk這類電音舞曲
而雖然兩者的價錢有一段差距,但我還是拿他來和一樣用DR-07直推的PRO900比較
首先在低頻方面,兩者注重的點有些不同
大車輪低頻最突出的大概是80~120Hz之間,PRO900則是50Hz左右
這點我想就看個人喜好了
以我自己而言,因為聽的舞曲大多是用40~50Hz電子鼓做基底的4/4拍
PRO900那種比起一般低頻更著重50Hz左右的表現方式我還是比較喜歡一些
中頻方面兩者都是後縮的,不過PRO900的解析明顯比大車輪好
像Perfume在三人合唱時,雖然聲音都是用電子合成器處理過了
在PRO900上三個人的聲音還是分的清清楚楚,大車輪就有點糊在一起了
整體來說我覺得用DR-07這種小錄音筆要驅動7公分單體可能勉強了一點
等之後有了合適的動圈系統耳擴後
我還是會想弄隻大車輪嘗試一下
這或許可以算是沒什麼根據的認為他應該有潛力吧 XD
STAX
今天倒是沒聽耳機,不過和STAX的佐佐木先生聊了一下
開門見山我就和他說第一批009台灣的代理商沒有分到,希望這個月的009台灣會有
很不幸的他不是和我拍胸舖說沒問題,而是和我道歉...XDrz
目前009的產量大概是每個月30隻,而在大約2~3個月後可以成長到每個月60隻
5月這批009,他說還沒確認訂單順序所以不是很肯定,但大概還是以日本國內為主
6月的009就確定會有海外配額,但是台灣會不會有他在現場也無法肯定
本來有點想盧他一下問問看可不可以先挪幾隻來台灣的
不過他實在滿有誠意的一直道歉,我也就不好意思開口了 XD
另外也聊到了新耳擴的部份,總之目前還在企畫階段,他說短時間內不可能推出
我問了有預定是晶體擴還是管擴嗎?
原來連這個部份都是還沒有確定的,看來還處在很初期開案定規格的階段吧
倒是我完全忘了要問新型隨身耳機的事(汗),這部份就等STAX自己趕快公佈吧(喂www)
嗯,本來想說耳機沒聽多少,不知不覺也寫了落落長一大串廢話 orz
Net DAC和USB DAC的集體試聽部份就等回台灣再補上來吧 ^^;
====================================================
2011/05/22,補上PC Audio訊源的集體試聽
搭配上,電源處理是Accuphase PS-1220
前後級是Accuphase的C-2810和P-6100,喇叭是Focal Stella Utopia EM
今天活動負責講解介紹的,則是有在MJ等雜誌執筆的角田郁雄先生
他首先提到了自己對PC Audio的看法
角田先生說到因為本身也是錄音室的工作者
對於很多發燒友而言,用電腦聽音樂是挺難以接受的事情
但是在錄音室中,使用電腦工作、聆聽早就是稀鬆平常的事了
PC Audio和以前的Audio有什麼不同呢?
沒有什麼不同
就只是DAC在光纖、同軸、AES之外多了一個數位輸入的介面
那麼,首先是Net Audio的部分
今天總共聽了3台Net DAC、1台Net DDC,分別是
Cambridge Audio Sonata NP30 原型機
PS Audio PerfectWave DAC + Bridge
Linn AKURATE DS/K 日本版
sfz DST-01 (這台是Net DDC,搭配的DAC是CHORD QBD76)
Cambridge Audio Sonata NP30 原型機
今天第一台介紹的是Cambridge Audio的NP30
簡單介紹了Cambridge Audio這間公司後,先播放了一首Alison Krauss的歌
老實說,我覺得聽起來很像台灣音響展常聽到那種播放蔡琴的系統
就非常龐大的中頻,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印象 XDD
聽了一首歌之後,角田先生開始介紹這台機器的線路設計、功能等等
不過因為陸陸續續聽了幾首歌,這台機器給我的感覺都是中頻形體很龐大
以喇叭系統來說並不是很合我的喜好
所以也就沒有太認真去記這台機器的設計等等特色了 ^^;
PS Audio PerfectWave DAC + Bridge
第二台介紹的是PS Audio的PW DAC加上Bridge擴充卡
自己之前聽過PS Audio PW轉盤加DAC走I2S的組合,Bridge倒是第一次聽到
角田先生首先提到了大約3年前
PS Audio的社長有在自己的blog上寫說想要嘗試PC Audio
但是親自試了之後,覺得設定等等實在是太麻煩了
所以決定要自己製作一套使用便利的系統
線路設計方面,Bridge是以FPGA搭配自己的clock做非同步的數位接收
開頭第一首歌,和之前日本的展示、乃至台灣的音響展一樣
放的是大編制交響
我想這應該是PW DAC的擅長項目吧?
三頻很整齊龐大的形體(中低頻有比較大一些,但沒有到很突兀的地步)
音場表現不只是寬度、深度都很優秀
合唱團是站在樂團上方演唱的高度表現也很到位
那種從明顯從聽者和喇叭上方傳過來的合唱,有頗過癮的天聽感
播放完第一首歌
開始介紹了透過ipod等apple產品就可以做控制的PS Audio APP
使用上很是方便,基本上可以想像成遙控器
除了選取外,數位濾波模式、音量控制等等,都可以透過ipod來遙控
第二首播放的是高解析檔案的Hotel California
這首就...慘不忍聽 orz
我猜可能是播放軟體的buffer size設定太小?...播放中有數次斷音
而沒有斷音的部份,則是低頻硬到不行
本來這首歌錄的很彈Q的鼓聲,整個像是用鎚子在鎚一樣,很是唐突
自己開始嘗試聆聽一些高解析檔案之後
也發現以前聽CD音質的小buffer設定不一定適合用在高解析檔案上
不過因為還是聽CD音質的東西為主,所以就先暫時沒去理這個問題了 XD
說到這裡,角田先生也講到因為他有在錄音室工作
有天心血來潮拿了錄音室的播放軟體來播放音樂,發現聲音居然不一樣
所以在經過比較之後,最後購入了Ammara和PureMusic這兩個播放軟體
播放軟體居然會造成聲音的不同,這又是一件很辛苦的事...
之後又撥放了一首輕搖滾,這次的聲音就正常多了
雖然量感上整體來說還是比較偏中低頻
但是人聲很正常的成為主角,沒被低頻搶了戲
接著聊到了網路線也會造成聲音的不同
角田先生說如果他在電腦公司工作,和同事說不一樣的LAN線會讓聲音變好
同事大概都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能還被上司叫去訓話吧
不過如果有人想嚐試的話,建議可以先換DAC到NAS之間這條網路線試試看
角田先生自己的猜測,或許是和線材的隔離有關係吧?
Linn AKURATE DS/K 日本版
接下來登場的是Linn
一直以來,我覺得不論是美國、日本、台灣
對於PC Audio的態度似乎一直都是網路族群走在平面媒體之前
在台灣,第一台讓平面媒體反覆報導、獲得重視的應該是Ayre QB-9
在日本的話,負責這樣披荊斬棘的先鋒就是Linn了
舉個實際的例子,某間位於銀座的經銷商
光是自己一間店面就已經賣出了超過550台DS
不難想像在日本有多少人是因為Linn而在家中建立起PC Audio系統
角田先生簡單介紹了一下日本由Linn開始創造出來的Net Audio趨勢後
就先播放了一首CD音質的小品民謠
一路聽到現在,我覺得這是我今天聽到最喜歡的聲音
透明、細膩、稍微濕潤的人聲表現
吉他撥弦力道分明,形體寫實
放完第一首歌之後,解釋了一下日本版的差別,主要是有在電源做強化
第二首播放的是Diana Krall的My Love Is
Bass深沉又寬鬆,這樣的低頻聽起Jazz很是迷人
最後則播放了一首動態範圍很大的大編制交響
本來從前兩首歌曲的選擇來看
以為Linn這台Net DAC的強項是小編制、人聲、Jazz等
但是撥起大編制古典樂,雖然缺少了PW DAC那種具有高度的音場
寬度卻並不遜色,深度則感覺比較淺了一點
動態範圍很廣、衝擊力也足,雖然整體的聲音不像PW DAC那麼硬朗
但是該衝出來的大動態不拖不慢,低頻下潛夠深
聽起來一樣很是過癮
sfz DST-01
最後介紹的,則是一台Network DDC
也就是藉由網路,把音樂檔案轉換成SPDIF格式,輸出給DAC
這是一台可以充分感覺到設計者狂熱的Network DDC
首先框體分成兩件式,上面的是DDC部分,下面則是電源部分
DDC部分在機箱內分成了DD轉換、clock、數位輸出等3個部份
在DD轉換部分是由ARM11和FPGA構成的非同步傳輸
clock部分使用OCXO恆溫震盪器,數位輸出部分的clock以差動信號傳輸
而數位輸出的部份也對應雙AES的196kHz/24bits傳輸
電源箱內則配置了三個環形變壓器
分別對DDC箱體內的DD轉換、clock、數位輸出三個部份供電
兩者的箱體都是由整塊鋁車出,使用的鋁是A5052
一台DDC做到這種程度,我還真是第一次看到
而且它還是網路DDC
我想或許這就是一種日本小型廠商特有的狂熱吧?
比較可惜的因為這是一台DDC,現場和CHORD QBD76做搭配
因為器材實在不熟,所以沒有能力聽出這台DDC的一個所以然來
倒是之後下午在USB Audio部份
就聽到了同一台USB DAC的USB直入、USB DDC傳送SPDIF兩者的巨大差異
所以,接下來就來聊USB Audio囉!
這天聽了1台USB DDC,三台USB DAC,依順序分別是:
Stello U3 (USB DDC)
Ayre QB-9 192
PhaseTech Digital HD-7A 192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
最先聽到的是Stello U3當USB DDC,傳輸SPDIF給HD-7A 192
再來是Ayre QB-9 192
接著是電腦USB直入HD-7A 192,搭配上自家的銣原子鐘
最後則是dac32
大家用的USB線都是AQ的Diamond
第一個組合就不多聊了,因為聲音和其他組合有點差距@@
Ayre QB-9 192
第二台聽的是QB-9 192
今天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台大名鼎鼎的DAC
和第一個組合相比,很明顯的音場更為寬深,兩端延伸,資訊量也勝出
低頻有量也有質,略為暖調前傾的人聲,柔軟又有光澤的小提琴
整體來說是兼具規模與解析能力,但是又很耐聽的聲音
PhaseTech Digital HD-7A 192
老實說今天因為先聽了整套PhaseTech搭配HD800發出很不錯的聲音
所以對HD-7A 192在喇叭系統上的表現也很期待
但是聽完前兩個組合後,我心中卻想著
「數位是很危險的,PhaseTech你們還是回去做類比吧...」
因為性能方面實在和QB-9差挺多的@@
不過,萬萬想不到...
改成USB直入之後,再搭配上外接clock
HD-7A 192簡直像是換了一台機器一樣!
嘛,先把主題切換到HD-7A 192的線路設計上面
這台DA的設計還是維持了PhaseTech一貫的理念
雙單聲道、全鋁削出機殼、晶體分砌、重視電源等等
在數位接收端的非同步USB接收也是使用FPGA來實現
左右聲道各使用一顆PCM1794,總共三顆R形變壓器分別對數位、類比左、類比右供電
聲音方面,三頻分布其實和使用Stello U3做數位接收時差不多
比起QB-9來說,HD-7A低頻比較少,高頻比較突顯一些
但是音響性能用了USB直入和外接clock之後是上翻了好幾倍
音場寬度、深度都比QB-9大了不只一圈
尤其是左右兩側的音場最深處也呈現的非常完整
如果說QB-9的音場是一個前寬後窄的小梯形
HD-7A的音場就是一個前寬後也寬的大長方形
然後各聲音的定位非常精準,音像立體
可以想像如果搭配上一些同軸單體的喇叭如TAD或TANNOY一定很過癮...
以今天聽到的所有PC Audio訊源來說,我覺得這是音響性能最為優秀的一組
只不過整套訊源中,比起DAC更為昂貴的銣原子鐘...
總是感覺要購買起來心裡會覺得有些微妙 XD
不過是說我在那邊微妙什麼,反正又買不起(炸)
North Star Design USB dac32
最後聽到的則是自己在使用的dac32了
聽到時第一個感覺,音場好小 XD
掛了原子鐘的HD-7A就不用比了,感覺音場的縱深也比QB-9壓縮?
因為播放的軟體和前三個組合不同,然後最主要的是...
一天聽下來我也累了(汗)
所以比較難聽出性能上的差異 XD
倒是就最後呈現的結果來說,和Accuphase以及Focal的搭配我覺得也很不錯
不知道台灣有地方可以同時聽到Accuphase和Focal嗎?
整體而言,那天從上午一路聽到下午
我覺得如果以後要改走網路,我會考慮Linn家的東西
要走USB的話...可能還是繼續用dac32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