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heartsnow 寫:嗯~~說的很有見解~~狹義的解析可單指細節
但廣意的解析,其實包含了許多的因素~~
解析不好,我想很容易解釋,但好的解析是什麼呢?
常聽到樂友說,這系統太偏解析,也許不少人聽的懂這之中的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線條清晰分明卻也帶有鋒利之感....但這樣的聲音,真的是好的解析嗎?
heartsnow 寫:嗯~~說的很有見解~~狹義的解析可單指細節
但廣意的解析,其實包含了許多的因素~~
解析不好,我想很容易解釋,但好的解析是什麼呢?
常聽到樂友說,這系統太偏解析,也許不少人聽的懂這之中的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線條清晰分明卻也帶有鋒利之感....但這樣的聲音,真的是好的解析嗎?
heartsnow 寫:品牌特色不在此討論的範疇內
簡單的換個例子好了
同一首曲目(錄音及後續處理過程都一樣)有數個不同的檔案44.1K 176.4K 5.6M在同一套系統下撥放,試問哪個解析好?
heartsnow 寫:嗯~~是檔案規格越高解析越高沒錯~~當然需要一套可清楚分辨差異的系統~~
96K與192K差異小,那有試過44.1K VS 192K嗎~~聲音應該差異會蠻明顯的
heartsnow 寫:嗯~~44.1K跟96 or 192K的聲音走向不知可否請kevn1212277兄稍做描述一下
哪個聲音溫?哪個聲音亮?
而96K跟192K比,也許不很明顯,但若跟母帶規格5.6M相比,那個差異便會出來~~
heartsnow 寫:檔案規格從低到高的話,以小弟的經驗是暖-->亮-->暖的過程,當然....亮暖對比,是必須建立於系統均衡的情況下
只是低規格時的暖,是屬於凝聚不夠帶鬆散的聲音,聲音會帶層霧,糊而虛的聲音
中規格的亮,是聚焦但僅有骨而無血肉的聲音,雖清晰但卻不耐久聽
高規格的暖,是骨血肉三者兼具的聲音,清楚但溫和,聲音飽滿,流暢而遊刃有餘的聲音
所以亮在小弟的想法中,是未過瓶頸點的聲音,只要過了這個點,聲音就會多了血肉,會變的更豐富
lfc555 寫:heartsnow 寫:檔案規格從低到高的話,以小弟的經驗是暖-->亮-->暖的過程,當然....亮暖對比,是必須建立於系統均衡的情況下
只是低規格時的暖,是屬於凝聚不夠帶鬆散的聲音,聲音會帶層霧,糊而虛的聲音
中規格的亮,是聚焦但僅有骨而無血肉的聲音,雖清晰但卻不耐久聽
高規格的暖,是骨血肉三者兼具的聲音,清楚但溫和,聲音飽滿,流暢而遊刃有餘的聲音
所以亮在小弟的想法中,是未過瓶頸點的聲音,只要過了這個點,聲音就會多了血肉,會變的更豐富
偏亮問題 與有骨無肉 可能為調音特色 可能能三頻平衡不均 可能為泛音結構不平衡 可能為積次斜坡失真
可能點很多 也可能為 192K 下壓 96K 處理問題
以現階段 192K 24bit 音原 各項數據 其實都已超越LP
小弟提出另外一個觀點
在相同 錄音版本前提下
早期 德製全銀圈CD 後期 日本 紅標CD
對比較新的 192K 24BIT 數位檔 或SACD 192K 24BIT DVDAUDIO
聽到的感受 一定是 192K 24bit 為佳嗎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