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架構分成 Delta-Sigma 和 R-2R DAC,由於文章性質關係,簡略提到晶片的架構設計,重點放在優缺點分析。
▲Delta-Sigma DAC:TI 旗艦數類轉換晶片 PCM1792A。
Detta-Sigma DAC 透過輸入的音樂訊號轉換後(通常轉為 6bit)再行輸出,由於架構關係,優點是將量化噪訊推到取樣頻率之外,相比 R-2R DAC 擁有較高訊噪比、更好細膩度和更低的失真,缺點是精確度低,對於 Jitter 更為敏感。
由於成本較低、廠機設計容易,多數品牌推出的 DAC 均屬此類,ESS ES9018、TI PCM1792A、Cirrus Logic CS4398、Wolfson WM8741 全都是 Delta-Sigma 架構的數類轉換晶片。
▲R-2R DAC:Soekris Engineering DAM1021。
R-2R DAC 優缺點正好相反,通常聽感相對自然,由大量的電阻堆砌而成,必須克服匹配的問題,將數十甚至上百顆電阻、彼此配對的誤差值壓在0.1%以下,那麼成本不會低到哪裡去。
由於電阻匹配的難度,通常失真不若 Delta-Sigma DAC 來得理想,電路設計更為不易,少數如 dCS、MSB Technology 等音響大廠採用,造就不斐的器材價格,直到兩年前 SCHIIT 推出旗艦級的 YGGDRASIL (世界之樹),令平價化的 R-2R DAC 成為可能,門檻之高可見一斑。
▲Pioneer Hi-bit 32 官方網站介紹。
除了 DAC 本身架構外,在數位訊號送入 D/A 轉換前,運用自行撰寫的 DSP 演算法先行處理(儲存於 FPGA 可程式化邏輯晶片),最常見的處理方式為訊號升頻,譬如 DENON 獨家的 Advanced AL32 Processing、Pioneer 自主開發的 Hi-Bit 32 均為典型範例,可判斷 DAC 是否值得選購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