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聽HD650 and 耳機聆聽心得

所有形式耳機與耳機驅動器相關討論,耳機系統專區.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初聽HD650 and 耳機聆聽心得

文章skull 發表於 週日 2月 08, 2004 4:28 pm

650入手一天多 run了幾張古典,流行,爵士,電玩音樂以及自製的各頻率正弦波 聲音的透明度略增 尤其是低頻的線條更明顯 更靈活 雖然彈性仍不足 但深潛及控制力已有相當水準

聲音平衡性雖然不同以往Sennheiser HD系列的表現 但聲音特色依舊 簡單形容 就是聽古典樂時會讓人感到莊嚴隆重 肅然起敬 整體來說 個人覺得中高頻有冷艷氣氛 加上厚重的低頻提升氣勢 中高頻人聲偏甜 弦樂器帶木頭味 銅管不夠亮 還有待繼續run in

run耳機的同時也等於在run自己的耳朵 聽650數小時 再戴回ER4S 頭兩分鐘幾乎聽不到低頻 即使數度調整配戴方式依然如此 經過一段時間才慢慢適應ER4

這樣的情形 相信板上不少人有類似經驗 聽久KOSS覺得K501低頻軟弱無力 習慣880後感到Grado高頻亮到刺耳 聽過Sennheiser而覺得ER4乾澀 頭重腳輕 因此有以下一點心得

先說一下自己的系統 訊源為AMC cd6b, 耳擴 LC-1(非1A)換TFK及RCA管子 耳機有M2, HD560(已將海綿拆掉), K501, ER4S(4P+converter), 及HD650

由於住宿舍怕吵人 ER4使用率很高, 其他560,m2,501大約每兩週會換一支上場 我的560因為拆了海棉 低頻量感少很多 取而代之的是清晰乾淨的聲音 低頻量感HD650>M2>HD560>ER4S>K501 不過在購入650前 已經習慣ER4的低頻(當時認為ER4的低頻已經相當足夠) 在音悅試聽時 ㄧ開始認為650的低頻過量 稍肥 幾度瀕臨潰散(但是比600收歛) 650聽了數小時越來越順耳 低頻的壓力也慢慢減小 感覺平衡度越來越好

這種感覺就好像以前我習慣M2清亮的高頻 覺得880聲音偏暗 像被砍了頭似的少了一個頻段 於是 我在想 run in耳機的過程中 除了耳機本身的進步外 是否因為耳朵對耳機的順應性改變 造就聲音越來越好聽的感覺?

run in對耳機的進步顯而易見 兩年前初購入HD560時聲音簡直不能聽 灰暗 乾澀 經過兩天的暖機 中高頻有大大改善 但低音依舊沒出來 直到一個月後在爾然的情況下用正弦波run它兩小時 低頻完全解放 變成一支全面的耳機 run in的過程中我的只把耳機擺在一邊並不聽它 所以耳朵本身並未受到影響 純粹是耳機本身的進化

問題在於 耳朵對聲音的敏感性 對耳機的順應性會不會造成使用者對該耳機評價改觀 我想答案應是肯定的 只是 有沒有理論基礎可以解釋?
聲音傳入人耳在耳蝸將動能轉化為電能 藉由耳蝸底膜的震動 連帶影響到其下方的毛細胞 毛細胞受到擠壓刺激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到聽神經突觸再傳入大腦做聲音訊號的重組與解釋 在醫學或生理學有著down regulation的觀念 重覆相同的刺激會使得被刺激的受體 對於該刺激物的敏感性逐漸降低 我想 在聆聽低頻量大的耳機時 在耳蝸處理低頻區段的部份 毛細胞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消耗量大增 加上聽神經突觸端的受體down regulation 使得一開始會覺得低頻量感充足 但在一段時間後就開始感到量感不再那麼充沛 簡單的說 就是疲乏

以全頻段的觀點來看 如果聆聽一支高頻低頻都有加強的耳機(如M2) 聽幾小時 耳蝸處理高頻低頻的部份疲乏後 此時會覺得該耳機的頻率響應較為平順 這是在[聲音轉換為神經傳導]這個部份的改變
疲乏的毛細胞與聽神經 如果沒有遭到破壞(例如太大的音量或病毒感染) 只要休息一段時間 down regulation的狀況會慢慢回復 所以 Grado的耳機聽兩小時後刺激感會消失 但休息一晚再聽 那種低頻衝擊又會再度出現

大腦對聲音訊號(也就是神經傳導過來的訊號)的解釋 是最終的聆聽感受 個人猜測這個部份影響層面更廣 例如情緒 健康狀況 環境噪音 精神況狀 以及耳機的價位 都有所影響

想睡覺的時候聽音樂絕不如精神飽滿十來的精采 心情不佳時聽什麼都刺耳 高價的耳機 或多或少也給聆聽者一點音質上的暗示(尤其是對於初次買高價耳機的人來說 就算聽不太出來跟廉價耳機的差別 經過暗示也會極力將細小的差異誇大)

所以 K501, ER4有充足低頻 880有稍微刺耳的高音 M2太亮 HD600太暗 我想絕大部分是使用者本身的聽力影響對耳機的觀感 個人認為 以上這幾種板上常見的評論 耳機本身和個人聽力占最大要素 其次才是耳機run in,訊源,擴大機,及線材

這些想法都是以頻率響應為出發點 因為討論的文章中就以這部份的爭議最大(例如有人覺得ER4沒低音有人覺得很充足) 但是諸如音場 音像 幾乎大家都具有共識 我想 可能是因為這些感受都是靠大腦解釋而來 並沒有像頻率響應那樣有疲乏的情形

寫這些其實只是個人想法 是否正確不敢說 也沒時間去求證 但希望各位耳機同好在評論耳機時能秉持尊重他人的想法 因為 在我個人的看法 每個人聽力順應性不同 都會造就個人適合的耳機 而且 聽力也會改變 我覺得 能擁有多副耳機經常替換體會不同風味也是一番趣事

至於耳機的價值 在於聆聽者能不能認同霸了 我常跟同學比喻 ㄧ支3000元的耳機和300元的耳機 也許音質感覺只差2倍 但是買10支300元的耳機 音質也不會超越1支3000元的啊(所以650的價位我還能認同 呵)

另外 感謝音悅音響讓我兩次試聽HD650 第一次煩勞mourning幫我找訊號及耳擴試聽 第二次感謝jackal分享心得 畢竟這東西也要花不少張小朋友 不是聽久一點 實在不敢輕易下手啊
頭像
skull
SR40
SR40
 
文章: 2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20, 2001 4:16 pm
來自: 台北

文章steel 發表於 週一 2月 09, 2004 12:08 am

寫的真好
:clap: :clap: :clap:
頭像
steel
RS2
RS2
 
文章: 3142
註冊時間: 週日 3月 09, 2003 3:04 pm
來自: 高雄市

文章smb 發表於 週一 2月 09, 2004 12:55 am

精采!仔細看完您的文章小弟也深表贊同
只是若文章能使用標點符號加以區隔會比較好閱讀
小弟多事,以下 :D
==============我是分隔線==================
650入手一天多,run了幾張古典、流行、爵士、電玩音樂以及自製的各頻率正弦波,聲音的透明度略增,尤其是低頻的線條更明顯,更靈活,雖然彈性仍不足,但深潛及控制力已有相當水準。

聲音平衡性雖然不同以往Sennheiser,HD系列的表現,但聲音特色依舊,簡單形容,就是聽古典樂時會讓人感到莊嚴隆重,肅然起敬,整體來說,個人覺得中高頻有冷艷氣氛,加上厚重的低頻提升氣勢,中高頻人聲偏甜,弦樂器帶木頭味,銅管不夠亮,還有待繼續run in

run耳機的同時也等於在run自己的耳朵,聽650數小時,再戴回ER4S,頭兩分鐘幾乎聽不到低頻,即使數度調整配戴方式依然如此,經過一段時間才慢慢適應ER4

這樣的情形,相信板上不少人有類似經驗,聽久KOSS覺得K501低頻軟弱無力,習慣880後感到Grado高頻亮到刺耳,聽過Sennheiser而覺得ER4乾澀,頭重腳輕,因此有以下一點心得

先說一下自己的系統,訊源為AMC cd6b、耳擴LC-1(非1A)換TFK及RCA管子,耳機有M2、HD560(已將海綿拆掉)、K501、ER4S(4P+converter)、及HD650

由於住宿舍怕吵人,ER4使用率很高,其他560,m2,501大約每兩週會換一支上場,我的560因為拆了海棉,低頻量感少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清晰乾淨的聲音,低頻量感HD650>M2>HD560>ER4S>K501,不過在購入650前,已經習慣ER4的低頻(當時認為ER4的低頻已經相當足夠),在音悅試聽時,ㄧ開始認為650的低頻過量,稍肥,幾度瀕臨潰散(但是比600收歛),650聽了數小時越來越順耳,低頻的壓力也慢慢減小,感覺平衡度越來越好

這種感覺就好像以前我習慣M2清亮的高頻,覺得880聲音偏暗,像被砍了頭似的少了一個頻段,於是,我在想,run in耳機的過程中,除了耳機本身的進步外,是否因為耳朵對耳機的順應性改變,造就聲音越來越好聽的感覺?

run in對耳機的進步顯而易見,兩年前初購入HD560時聲音簡直不能聽,灰暗,乾澀,經過兩天的暖機,中高頻有大大改善,但低音依舊沒出來,直到一個月後在爾然的情況下用正弦波run它兩小時,低頻完全解放,變成一支全面的耳機,run in的過程中我的只把耳機擺在一邊並不聽它,所以耳朵本身並未受到影響,純粹是耳機本身的進化

問題在於,耳朵對聲音的敏感性,對耳機的順應性會不會造成使用者對該耳機評價改觀,我想答案應是肯定的,只是,有沒有理論基礎可以解釋?
聲音傳入人耳在耳蝸將動能轉化為電能,藉由耳蝸底膜的震動,連帶影響到其下方的毛細胞,毛細胞受到擠壓刺激釋放神經傳導物質到聽神經突觸再傳入大腦做聲音訊號的重組與解釋,在醫學或生理學有著down regulation的觀念,重覆相同的刺激會使得被刺激的受體,對於該刺激物的敏感性逐漸降低,我想,在聆聽低頻量大的耳機時,在耳蝸處理低頻區段的部份,毛細胞內的神經傳導物質消耗量大增,加上聽神經突觸端的受體down regulation,使得一開始會覺得低頻量感充足,但在一段時間後就開始感到量感不再那麼充沛,簡單的說,就是疲乏

以全頻段的觀點來看,如果聆聽一支高頻低頻都有加強的耳機(如M2),聽幾小時,耳蝸處理高頻低頻的部份疲乏後,此時會覺得該耳機的頻率響應較為平順,這是在[聲音轉換為神經傳導]這個部份的改變
疲乏的毛細胞與聽神經,如果沒有遭到破壞(例如太大的音量或病毒感染),只要休息一段時間,down regulation的狀況會慢慢回復,所以,Grado的耳機聽兩小時後刺激感會消失,但休息一晚再聽,那種低頻衝擊又會再度出現

大腦對聲音訊號(也就是神經傳導過來的訊號)的解釋,是最終的聆聽感受,個人猜測這個部份影響層面更廣,例如情緒,健康狀況,環境噪音,精神況狀,以及耳機的價位,都有所影響

想睡覺的時候聽音樂絕不如精神飽滿十來的精采,心情不佳時聽什麼都刺耳,高價的耳機,或多或少也給聆聽者一點音質上的暗示(尤其是對於初次買高價耳機的人來說,就算聽不太出來跟廉價耳機的差別,經過暗示也會極力將細小的差異誇大)

所以,K501、ER4有充足低頻,880有稍微刺耳的高音,M2太亮,HD600太暗,我想絕大部分是使用者本身的聽力影響對耳機的觀感,個人認為,以上這幾種板上常見的評論,耳機本身和個人聽力占最大要素,其次才是耳機run in、訊源、擴大機、及線材

這些想法都是以頻率響應為出發點,因為討論的文章中就以這部份的爭議最大(例如有人覺得ER4沒低音有人覺得很充足),但是諸如音場,音像,幾乎大家都具有共識,我想,可能是因為這些感受都是靠大腦解釋而來,並沒有像頻率響應那樣有疲乏的情形,

寫這些其實只是個人想法,是否正確不敢說,也沒時間去求證,但希望各位耳機同好在評論耳機時能秉持尊重他人的想法,因為,在我個人的看法,每個人聽力順應性不同,都會造就個人適合的耳機,而且,聽力也會改變,我覺得,能擁有多副耳機經常替換體會不同風味也是一番趣事

至於耳機的價值,在於聆聽者能不能認同罷了,我常跟同學比喻,ㄧ支3000元的耳機和300元的耳機,也許音質感覺只差2倍,但是買10支300元的耳機,音質也不會超越1支3000元的啊(所以650的價位我還能認同,呵)

另外,感謝音悅音響讓我兩次試聽HD650,第一次煩勞mourning幫我找訊號及耳擴試聽,第二次感謝jackal分享心得,畢竟這東西也要花不少張小朋友,不是聽久一點,實在不敢輕易下手啊
新頭像,新氣象
頭像
smb
SR325
SR325
 
文章: 1237
註冊時間: 週三 3月 21, 2001 3:15 pm
來自: 高雄市


回到 新耳機系統討論版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Majestic-12 [Bot] 和 56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