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headphoneclub的文章:
简体版:
浅谈声卡为什么不能发烧!
本来题目是“浅谈声卡的HiFi特性”,不过仔细翻找了一些详细资料以后,发现把这个HiFi加在声卡上太抬举它了,所以题目最后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现在很多人已经知道为什么声卡出不了好声是因为电脑内部的电磁辐射还有各种风扇的噪音污染,不过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就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了,我简单说说。
电磁辐射就不用太详细说了,因为我对电磁学没有很深的了解,不过一些基本的道理当然是知道的了。这里说电磁辐射其实不是很正确,准确的说应该是电磁污染。
先说声卡的信号传输:声卡里面传送的是数字转模拟的信号,这些信号以不同电压的电脉冲为载体。在传输过程中,要经过声卡的布线,而一些低端的声卡在布线上是很业余的。一些必须的拐弯必须的交*做的很潦草,布线本身的材质当然是铜,但是这些铜材质的表面往往刷涂某些有机颜料或者是做印刷电路版时候不得不采用的一些化学药品,这些涂覆上去的铜“线”表面表现的肯定是粗糙不平的,整体的材质也不会是很纯净的,这就导致电子传输时候不会走一条近似直线的道路,而是横冲直撞,在加上铜本身的结晶方式和原子的电荷运转方式,导致电信号在铜“线”传输过程中困难重重,用一个专业术语就是“电阻”,有电阻就有一定的信号损耗。而且在声卡中传输的电脉冲信号是很繁杂的,虽然数字传输方式比较容易做到信号的“无损”传输,然而传输的如果是音频信号,光是“无损”还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因为在数字音频上还有一个“时基”问题。也就是说10分钟之内的信号你传输完了,跟原信号一比一摸一样,这仍旧不能代表这些“声频”信号的“准确”传输。我说的极端一点:
第一分钟:传输信号:1 2 3
第二分钟:传输信号:9 8 7
第三分钟:传输信号:4 5 6
可是因为电阻和电磁污染的原因:
第一分钟:传输信号:1 2 0
第二分钟:传输信号:3 9 8 7
第三分钟:传输信号:4 5 6
在第一分钟的末尾多了一个数字0,然后在声音处理过程中内置于声音处理器内的纠错装置会发现这个0是多余的而纠正过来,这里当然就是把这个0抹去。然而第二分钟却多出了一个3,虽然最后这三分钟的数据传输都是123 987 456 这几个数字,然而因为“时间”的错位,导致了声音信号的在时间上的“错误”。
当然,声卡中的信号是以毫秒以下的时间单位在传输的,信号的错误率相对于所有信号资源来说是比较少的,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不会发现明显可闻的“错误”,但是带有明显可闻的“失真”。
当然,声卡中发生信号的“时基”错误主要是因为电阻、声卡处理装置的运算速度,数字传输过程中的时滞等等原因造成的。然而,除了信号在时间线上的错误以外,因为电磁污染还容易造成数字信号的“错误”,这个是最严重的,也是目前声卡向HiFi转化最难以改善的方面。大家都知道,电信号可以转化为磁信号,相同的原因也会造成磁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每次转变都有一定的能量损耗。信号传输过程中因为传输线的电阻问题,造成电子运动不规范,不规范的运动就产生不规范的磁性,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又产生更多的无规则电场和磁场,再加上信号线以外的电磁辐射,造成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动荡和损耗,甚至因为电场和磁场的作用造成信号的归零或者叠加或者更复杂的其他改变。这当然就是信号传输过程中的“错误”了。而存在电磁辐射的不仅是电脑内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也有很多,这下明白为什么高级的信号线要使用电磁屏蔽处理了吧?而事实上,国外高级的声卡采用的也往往是在声卡外围添加金属屏蔽盒来屏蔽一定的电磁污染,因为在音频信号处理上,信号本身的错误严重性是大于信号在时间线上的错误的。有次看一个国内著名的电脑硬件发烧友评论一款售价在15000元左右的德国声卡上面的金属盒是“散热装置”,差点把我笑趴下。
而声卡上的数模转换的精度也是很值得商榷一下的,再加上一般声卡根本就没有一个比较够分量的放大部分,用本来解析力就比传统音箱高的耳机连接声卡,得到的效果比不上传统的HiFi,也就不奇怪了。
繁体版
淺談音效卡爲什麽不能發燒!
本來題目是“淺談音效卡的HiFi特性”,不過仔細翻找了一些詳細資料以後,發現把這個HiFi加在音效卡上太擡舉它了,所以題目最後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現在很多人已經知道爲什麽音效卡出不了好聲是因爲電腦內部的電磁輻射還有各種風扇的噪音污染,不過爲什麽會發生這種情況,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了,我簡單說說。
電磁輻射就不用太詳細說了,因爲我對電磁學沒有很深的瞭解,不過一些基本的道理當然是知道的了。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