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bright 寫:P.S 另外請問lightsalt, 耳膜震動會產生疲勞嗎?就算以適當音量聽,能聽"太久"嗎?
主要會疲勞的並不是耳膜, 而是耳蝸內的毛細胞(Hair Cells).
以適當的音量通常也超過了50dB~60dB(一般我們說話的音量就差不多這樣了), 聽太久也是會造成聽力問題的.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davidbright 寫:其實小弟自己本身倒有一個不成文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是,只用一邊耳朵聽耳機?
拿開的時候,是不是會有種的感覺,好像兩耳不平衡?一邊感到壓力?
我的方法是,只要用一邊耳朵聽幾秒拿開就有壓力的音量就得降低.
降到用一邊耳朵聽也毫無壓力為止.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試試.
在下是覺得這樣聽久都不會累
(當然還是不能太久啦,也坐不了那麼久不是嗎).
lightsalt 寫:nvidiati423 寫:lightsalt 寫:
沒有常識就不要再硬坳了吧...
這讓我想到品嘉老闆自己說ER4有多爛多爛...說聽了比一般耳機更傷耳朵
結果到最後自己也進ER4
而且說詞瞬間變得不一樣
總之..., 希望我寫了這東西以後, 大家能用一些比較有根據方式來了解聲音這檔事. 而不是一昧的用表象加主觀猜測提出一些"教導"(誤導??).
雖然我也在別的地方提過幾次, 但似乎成效有限...,
也許在這邊關心聽力的人更多一些, 也希望能藉此提醒更多人
傷害聽力的無關乎器材型式, 等級
而是過大的音量與過長的使用時間
RogerShih 寫:lightsalt 寫:nvidiati423 寫:lightsalt 寫:
沒有常識就不要再硬坳了吧...
這讓我想到品嘉老闆自己說ER4有多爛多爛...說聽了比一般耳機更傷耳朵
結果到最後自己也進ER4
而且說詞瞬間變得不一樣
總之..., 希望我寫了這東西以後, 大家能用一些比較有根據方式來了解聲音這檔事. 而不是一昧的用表象加主觀猜測提出一些"教導"(誤導??).
雖然我也在別的地方提過幾次, 但似乎成效有限...,
也許在這邊關心聽力的人更多一些, 也希望能藉此提醒更多人
傷害聽力的無關乎器材型式, 等級
而是過大的音量與過長的使用時間
以前我在耳機世界就有提過了, 只是一般人的印象是不容易扭轉的.
Argerich 寫:davidbright 寫:其實小弟自己本身倒有一個不成文的方法.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是,只用一邊耳朵聽耳機?
拿開的時候,是不是會有種的感覺,好像兩耳不平衡?一邊感到壓力?
我的方法是,只要用一邊耳朵聽幾秒拿開就有壓力的音量就得降低.
降到用一邊耳朵聽也毫無壓力為止.
有興趣的網友可以試試.
在下是覺得這樣聽久都不會累
(當然還是不能太久啦,也坐不了那麼久不是嗎).
這樣子比聽Mono的錄音感覺更奇怪∼好像在接聽電話的感覺!
話說回來,一般頭戴式的耳機可能不太容易做到這樣的調整動作!
小弟我會考慮乾脆不要聽∼聽一陣子就休息一下,不要持續聽太久,
即使在你認為應該還算是可以久聽的音量下......
畢竟你不是毛細胞,你不知道他累了與否!
上課50分鐘也是要固定休息10分鐘,即使之前上的是 "自休" 課!
這是小弟個人的觀念,僅供參考∼
davidbright 寫:MoNo?接聽電話?@@,版大您可能誤會在下的意思了?
在下是指當用一邊耳朵聽都覺毫無壓力的情況下,
用一耳,單純測試,不是用一耳聽阿...
這樣的音量就相當適合了.
Denru 寫:想請問一個問題:用音響聽音樂跟用耳機聽音樂,如果你感覺聽到的音量兩個是一樣大的...那對耳朵的影響是一樣大的嗎?還是哪一邊比較傷害耳朵?
Denru 寫:想請問一個問題:用音響聽音樂跟用耳機聽音樂,如果你感覺聽到的音量兩個是一樣大的...那對耳朵的影響是一樣大的嗎?還是哪一邊比較傷害耳朵?
TMNEXT 寫:Denru 寫:想請問一個問題:用音響聽音樂跟用耳機聽音樂,如果你感覺聽到的音量兩個是一樣大的...那對耳朵的影響是一樣大的嗎?還是哪一邊比較傷害耳朵?
我覺得是不同的,因為人對響度的判斷並不是線性的,同樣音量的聲音,不同頻率,不同發聲持續時間,聽起來的響度都不一樣。所以可能你聽起來覺得響度一樣,但是實際上耳朵接受到能量並不相同。
HeadWize 上有一篇這樣的文章,說明喇叭和耳機對聽力的影響最主要的不同
http://www.headwize.com/articles/hearing_art.htm
往下搜尋 "SOUND PERCEPTION IN HEADPHONES VS. LOUDSPEAKERS" 字串。
或者中文的,一篇很久以前的報導
--
現代科技給我們帶來更多生活樂趣的同時,也不免會有一些負面影響,作為年輕一代最為喜愛的隨身聽就是其中一類產品,為什麼這麼說?請往下看。
最近,貴州某高校一畢業生在求職面試時,考官把問題說了3遍她都沒有聽清楚,結果失去了工作機會。醫生診斷,這位學生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長時間聽隨身聽造成聽力疲勞。
目前,大學校園裡正流行一種快速提高英語聽力的方法,即在睡覺時戴著隨身聽聽英語。一些學生對此趨之若鶩。專家認為,這種做法時間長了會嚴重損害聽力。
類似這樣損傷聽力的事情在國外也屢見不鮮。
搖滾樂和隨身聽都傷耳朵
兩年前,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音樂史教授皮特•傑弗瑞博士聽完一場搖滾音樂會後,發現樂隊爆炸性的演奏讓他患上了耳鳴和失眠,他4%的聽力受到損傷。於是,皮特一怒之下將樂隊告上了法庭。
皮特案件引起美國社會廣泛關注。美國醫學專家抱怨,美國的娛樂表演越來越吵了。
1998年,美國醫療協會雜誌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調查的6至19歲的青少年中,15%的人有聽力受損的症狀。專家驚呼,美國人比預想的提前了20年開始變聾,聽力受損的青少年越來越多,許多40多歲的人的聽力狀況就和70多歲的人一樣。專家認為,導致聽力受損的罪魁禍首就是噪音。
除了噪音,隨身聽也是傷害聽力的禍首之一。正常情況下,聲音經過一段距離才能到達耳朵,這中間聲音中的高頻部分已經被空氣吸收。如果聽隨身聽,傳聲器就壓在耳朵上,所以耳朵吸收了全部頻率的聲波,對聽力傷害很大。
使用隨身聽還會造成耳朵在適應較高聲音的過程中,對聲音層次感覺的靈敏度降低。既使音量沒有改變,聽者也會覺得聲音逐漸變小。因此,聽者很容易把音量調到使聽力可能受到損傷的程度。所以,長時間使用隨身聽後,應讓耳朵休息一會兒,避免聽覺疲勞。
運動最好也別用隨身聽。因為有氧運動使得血液流向四肢,內耳更容易受到高聲的傷害。瑞典人做過一項研究,證明進行有氧運動時聽隨身聽對聽力的傷害比平時增加一倍。
附註: 我想這可能是因為人耳本身對突然巨大的聲響具有保護的機制,但是當運動時,會影響這個保護機制的啟動,造成聽力的損害。
--
噪音如何傷及聽力
聲音傳進耳朵首先引起耳膜震動。中耳內連接著耳膜的三塊骨頭(三根聽小骨)把震動傳給內耳的耳蝸。
耳蝸充滿液體,與感受聲音頻率的髮(毛)細胞相連,髮細胞把震動轉化為電子信號,傳給大腦。感受高頻信號的細胞在外耳蝸,感受低頻的緊隨其後。
大多數人每天都接觸達到危險水平的噪音,但一般時間都不長,不會造成聽力損害。聽力損害是日積月累形成的,如果長期接觸噪音,儘管每次時間很短,也會造成聽力下降。
樂器和電鑽一樣,同樣可能傷害聽力,演奏者和聽眾都得採取必要的保護措施。研究表明,令人愉悅的音樂造成的聽力損害較輕,但長期接觸高分貝的聲音,不管是音樂還是噪音,都會造成聽力損傷。噪音能引發的感覺神經聽力損傷發生在內耳,當高能量聲波震盪耳蝸內的液體時,會過度刺激並引起髮細胞死亡。
對此,專家形象地打了個比方,當我們聽音量高達110分貝的搖滾樂時,如果我們能給髮細胞拍照,那場景就像用大□子在麥田裡滾壓,髮細胞就是那些可憐的麥子。當負責接聽某一頻段聲音的髮細胞受損後,該頻段的聲音就聽不見了。
附註:我有更改一些原文的名詞,使之符合台灣的用語。
--
保護好自己的耳朵
人們在接觸音量較高的音樂後,會出現「臨界值提高」(聽力閾值提高)的現象,即以前聽見的低音現在聽不見了。專家建議聽完熱烈的音樂會後用如下方式來測試一下聽力:聽音樂會之前,把收音機的音量調至剛剛能聽清楚的位置。聽完音樂會後,再次打開收音機,看看是否仍然能聽清楚該位置的聲音。如果不能,那麼說明你受到了短期的聽力損傷,要趕快去看醫生。
人們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聽隨身聽時,為把周圍的噪音蓋住,往往把音量調得很高,所以專家建議不要在大街上使用隨身聽,如果非聽不可,建議使用封閉式或耳塞式耳機。
專家還建議,在噪音環境下,比如聽搖滾音樂會時,要戴上抗噪音耳塞,以防止損傷髮細胞。經常聽音量較高的音樂或接觸噪音的人應當定期檢查聽力,如果是暫時性的聽力損傷,定期檢查能夠保證受傷的耳朵得到及時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受試者為山西醫科大學95級在本院的實習生140人280耳,其中男60人,女80人,年齡21歲∼25歲,平均年齡23.7歲。受試者均符合以下條件:1無任何耳科疾病史、家族史; 2無耳毒性用藥史;3無耳外傷史;4無耳源性併發症及眩暈史;5主訴無聽力障礙。其中使 用耳塞型耳機102人(實驗組),主要通過耳塞型耳機自學英語、收聽電台新聞、音樂等節目。根據每天使用耳機時間又將實驗組分為實驗1組和實驗2組。實驗1組從大學1年級到4年 級每天使用耳塞型耳機在1h以下者41人,收聽時間0.60h±0.21h, 實驗2組每天收聽1.0h∼2.5h者61人,收聽時間1.87h±0.55h。不使用耳塞型耳機的38人為對照組。
1.2 方法:全部受試者在隔聲室內進行測試。隔聲室符合ISO8253之規定,按照GB7583-87規定的測試方法進行測試。純音聽力計為FA-18型臨床診斷聽力計(儀器已按GB4854-84進行零級校正)。測試頻率為250Hz、500Hz、1000Hz、2000Hz、3000Hz、4000Hz、6000Hz和8000Hz,聲強檔次為2.5dBHL。如果測試的氣導聽閾值在25dBHL以上時,則加試骨導,並再進行此頻率的韋伯試驗。統計學方法採用t檢驗。
2 結果
結果顯示:使用耳塞型耳機者全頻段聽閾均有提高,與非使用者 相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P<0.001);且短時間使用者與長時間使用 者之聽閾 除250Hz外,其它頻率均有差異(P<0.01)。提示:使用耳塞型耳機可導致噪聲性聽力下降。
3 討論
3.1 從表1可見,實驗組在8個頻率的平均氣導聽閾值均高於對照組(P<0.001 )。且實驗組4000Hz以上高頻區聽閾升高幅度明顯大於低頻區。收聽耳塞型耳機1h∼2.5h者聽閾較<1h者除250Hz外, 其它各頻率均有差異(P<0.01),說明使用耳機時間越長聽力損害越嚴重。
3.2 常接觸噪聲可引起4000Hz的聽力首先下降〔1〕。通過觀察認為:過量的、非噪聲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耳蝸的損害,造成噪聲性聽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耳蝸器官受到長期、過量的刺激後,細胞組織代謝紊亂,供血、供氧不足,致使其末梢感受器損害。本組測試證明:過量刺激不僅僅首先損害4000Hz這個頻率,也可以損傷其它高頻區。問題的嚴重性在於由於受損的是高頻區的非語言頻率區,因而受損者常無自覺聽力障礙,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1〕。該部分聽力受損者在隔聲室做堵耳試驗,結果有13. 2%的人有耳鳴存在,有的呈金屬撞擊聲,有的為噴氣聲,有的為鈴聲等等。而此人群已往未覺察的原因可能是由於城市環境嘈雜之故。在校大學生為一特殊的青年群體,由於學業任務較重,外界的娛樂接觸 、信息接受很少,在學校環境的制約下,僅依靠使用耳塞型耳機接受外界信息及學習外語,致使耳蝸長期受刺激,導致噪聲性聽力下降。其問題之嚴重應引起學生、家長、社會及有關教育部門的高度重視。
雖然以上使用了較多的專業用語,有些難懂,但我們只需要知道一點:使用耳塞的確對我們的聽力有影響,而且視你的使用時間、音量大小而定,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因此小編不得不在此告誡各位,慎用耳塞,注意音量!
--
以上引自
http://www.boxup.com/big5/news/20004/2003/9/4/8228.htm
類似的文獻和報導還有很多。所以我認識的一些醫生都不建議使用耳機。總之
1. 音量不要過大
2. 聽一段時間就要休息一下
保護好聽力,因為一旦聽力受損,對於一個喜愛音樂的人來說,一定是非常難過的....
lightsalt 寫:
是怎樣..., 我之前寫的不夠清楚嗎??
TMNEXT 寫:lightsalt 寫:
是怎樣..., 我之前寫的不夠清楚嗎??
關於相同響度,耳機和喇叭的音量差距,由於聽覺心理的影響,會差到大到 6dB,例如 Tony Woolf 的網站上提到
http://www.tonywoolf.co.uk/hp-limiters.htm
過去和認識的醫生友人討論的時候,他們也提過相關的醫學研究報告,耳機確有以上說的那些特性。
寫這些的目的,不是教人不要使用耳機(雖然我自己再看了一遍,確實會有誤導人這樣的意思 ^^;),而是希望大家有良好的耳機使用習慣,注意聆聽音量,保護好自己的耳朵,這樣才能常常久久的欣賞自己喜愛的音樂
如果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在此向您道歉,並且謝謝您的指正
gotowin 寫:我覺得出外要聽音樂
還是用耳道式的比較好
不過音量要先在家裡調好
出外聽不到也不要一直轉大聲
像我用e3c的話
ct710的音量頂多開到2我就覺得大聲了
而d777的音是更是只能調到最小
還有點大聲
另外台北的捷運
噪音值還蠻高的
最好不要用耳機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Dorothykal, Google [Bot] 和 100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