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remo 寫:沒想到這麼熱絡!
拿游泳用的耳塞跟耳道式耳機作推論,我覺得好像不太對!
單純耳塞可以阻止水進入耳朵,但是否有人試過~戴著耳道式耳機把頭埋到水裡,先不說耳朵會不會進水,倒是看看耳機會不會進水!
我想,耳道式耳機機體本身是絕對不是密封而只有一個出口的,因為震動而生的氣體流動,有出就要有進,而且要順暢,否則勢必影響震膜運作,耳機體自然就不會只有一個開口,如此一來氣體壓力即不可能只單單衝向耳膜,對耳膜造成壓力,即便是戴上耳機!因為耳內及耳外的空氣仍是相通的!
而耳塞就真的是把耳內耳外的空氣給隔絕了!
另外,耳膜~真的就是一片完整的膜,都沒有洞?!
我想關鍵還是在音量,另外不可否認的就是個人體質的不同,感受自然也有不同!但使用耳機應該還是在音量及時間上的控制,至於形式,似乎就在於個人喜好上才有選擇!
TMNEXT 寫:呃,我也不知道該回覆什麼,我想說的都已經說完了
我想說的只有:
1. 在中耳與外耳壓力平衡的正常生理狀態下,
即使耳道式耳機是完全密閉的,耳膜也沒有受迫振動的現象,
耳膜的振動都是被動的,不會頂著壓力做反向的運動,
要受迫也是驅動空氣的耳機的振膜受迫,
我想這是很直觀的現象,只要如理作意地思維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2. 所以耳膜的耗損程度,就是作用於耳膜上的空氣壓力,也就是音壓,
也就是我們聆聽的聲音大小,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型式的耳機,
只要注意聆聽的音量和時間,就不會造成耳朵的傷害。
3. 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都是毛細胞的傷害,
除非是爆炸的衝擊波直接傷害耳朵,否則很少是耳膜受損的現象,
所以我覺得與其擔心耳道式耳機會傷害耳膜,應該更擔心的是耳蝸。
我覺得樓主根據自身的經驗提醒大家使用耳機要小心的立意是很好的,
我以前也這麼做過,當然也被大家罵過
不過我覺得樓主說的支持他的想法的某些理論並不太合理,
可能會給人錯誤的印象,我覺得只要對這個部分再多做一些補充和修正就更加完美了
另外上面說到客製的耳機,有些客製耳機的耳模可能會有洩音孔的設計,
以減少配戴時的封閉感,所以不一定是完全封閉的。
這種封閉感就是當我們說話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一種悶悶的,像迴音一般的感覺。
這是因為我們的聲帶發聲的時候,聲音會經由骨傳導傳到耳朵振動而被耳膜自己接收到,
一般耳朵開放的時候,這些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可以經由外耳散逸出去,
但是戴上耳模的時候,這些聲音就會完全反射被耳膜自己接收到了,
所以低頻的部分會增益非常多。
為了減少這種封閉感,所以有些耳膜會有洩音孔的設計,
不過這個洩音孔也會帶來另外的問題,所以後來有些採用的設計,
反而是製作插入更深的耳模,這樣有兩個作用,
一個我忘了,另一個是深入插入後反而可以抑制傳導到耳道的振動,
所以更深的耳模反而可以抑制這種低頻增益現象帶來的封閉感。
所以這也告訴我們,配戴耳道式耳機的封閉感,
或者耳鳴眩暈疼痛的症狀,可能是由於耳道的擠壓疼痛,
或者本來應該散逸出去的內在聲音反轉,
或者整體耳朵拮抗匹配的作用產生變化等等,
不適應的結果,不一定跟耳壓有關係,
有時候我們直接聯想的原因,可能不是真正的關鍵
TMNEXT 寫:呃,我也不知道該回覆什麼,我想說的都已經說完了
我想說的只有:
1. 在中耳與外耳壓力平衡的正常生理狀態下,
即使耳道式耳機是完全密閉的,耳膜也沒有受迫振動的現象,
耳膜的振動都是被動的,不會頂著壓力做反向的運動,
要受迫也是驅動空氣的耳機的振膜受迫,
我想這是很直觀的現象,只要如理作意地思維就可以得到相同的結論。
2. 所以耳膜的耗損程度,就是作用於耳膜上的空氣壓力,也就是音壓,
也就是我們聆聽的聲音大小,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型式的耳機,
只要注意聆聽的音量和時間,就不會造成耳朵的傷害。
3. 噪音引起的聽力損失通常都是毛細胞的傷害,
除非是爆炸的衝擊波直接傷害耳朵,否則很少是耳膜受損的現象,
所以我覺得與其擔心耳道式耳機會傷害耳膜,應該更擔心的是耳蝸。
我覺得樓主根據自身的經驗提醒大家使用耳機要小心的立意是很好的,
我以前也這麼做過,當然也被大家罵過
不過我覺得樓主說的支持他的想法的某些理論並不太合理,
可能會給人錯誤的印象,我覺得只要對這個部分再多做一些補充和修正就更加完美了
另外上面說到客製的耳機,有些客製耳機的耳模可能會有洩音孔的設計,
以減少配戴時的封閉感,所以不一定是完全封閉的。
這種封閉感就是當我們說話的時候會感覺到有一種悶悶的,像迴音一般的感覺。
這是因為我們的聲帶發聲的時候,聲音會經由骨傳導傳到耳朵振動而被耳膜自己接收到,
一般耳朵開放的時候,這些自己身體內部的聲音可以經由外耳散逸出去,
但是戴上耳模的時候,這些聲音就會完全反射被耳膜自己接收到了,
所以低頻的部分會增益非常多。
為了減少這種封閉感,所以有些耳膜會有洩音孔的設計,
不過這個洩音孔也會帶來另外的問題,所以後來有些採用的設計,
反而是製作插入更深的耳模,這樣有兩個作用,
一個我忘了,另一個是深入插入後反而可以抑制傳導到耳道的振動,
所以更深的耳模反而可以抑制這種低頻增益現象帶來的封閉感。
所以這也告訴我們,配戴耳道式耳機的封閉感,
或者耳鳴眩暈疼痛的症狀,可能是由於耳道的擠壓疼痛,
或者本來應該散逸出去的內在聲音反轉,
或者整體耳朵拮抗匹配的作用產生變化等等,
不適應的結果,不一定跟耳壓有關係,
有時候我們直接聯想的原因,可能不是真正的關鍵
這首歌我很喜歡的:killkli 寫:版眾就別回偏執狂的文章了
才剛來就發表討戰式的言論
擺明是要戰的 XD
說真的,耳膜小破掉還會長回來勒
我有個玩潛水的老師就有一次因為忘了調整身體內壓,
耳膜滲水小破
修養個三四個月就自己長回來了
真的破,還可以割大腿的膜組織去修補
聽力受損最好是耳膜爛掉
你是耳科醫生啊? 真是夠了 -_-
樓上很辛苦,感謝!但您應該比較當耳道被封閉時和耳道沒有被封閉時,不同情況下的壓力,這樣本文的結果就明確了.bv4pc 寫:樓主把靜態壓差和振動帶來的壓差混為一談了。
有聲音、有振動, 瞬時壓差一定存在, 但值隨時間而變,
不過固定頻率固定音壓的單一疏密波, 整數週期的平均值為0 (振完了回到原來位置了)。
拿我們在擴大線路上常用的概念來作對應,看會不會比較容易理解
聲波振動 擴大機輸出
沒有靜態壓差 <----> 有訊號才有輸出,
喇叭跟著振,振完回原點
有靜態壓差 <----> 輸出位準有偏移,帶直流(不考慮燒線圈的可能性)
算壓迫振動吧 靜態時振膜就偏一側了。
振完不回原點,繼續偏一側。
聲音是疏密波,疏的區域密度小,壓力小 ,密的區域密度大,壓力大。
(理想氣體方程式的應用,PM=dRT,其他條件固定,P正比於d)
但這疏密不是靜態凝在那兒,隨著波的傳遞,同一個位置是一下疏一下密。
在任何振膜(喇叭也好, 耳機也好, 耳膜也好)振動時, 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振,
兩側的空氣都會一疏一密。
要討論耳膜, 我們就集中在被動的模式吧。(以 | 表示耳膜)
無振動位置 兩側等壓 | 兩側等壓
有振動 相角=0
兩側等壓 | 兩側等壓
有振動 0<相角<pi
密 | 疏
有振動 相角=pi
兩側等壓 | 兩側等壓
有振動 pi<相角<2pi
疏 | 密
有振動 相角=2pi
兩側等壓 | 兩側等壓
這壓差是隨時間而變的。用文字畫圖解好累啊,希望夠清楚了。
前頭TMNEXT兄就說得很清楚了, 也是被兩句話「駁倒」。
我好怕打了這麼長一篇, 被人家一句話打翻。
咱們就事論事,
樓主寫這麼多,也是出於一番好意,小弟由衷感謝您的熱心。
但樓主啊, 您立論的基礎在物理觀點上有一些些偏了,在學理上我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
還請見諒。
puivujh 寫::mad:
人家都說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可是遇到認死理的秀才,比遇到兵更麻煩啊
真的這麼寶貝耳膜的話,
不如用耳塞+骨導式耳機,直接跳過耳膜的傳導算了。
就原PO所說,
耳道式耳機靠的就是封閉耳道產生密閉的小空間讓中低頻的聼感非常好,那麽就不可避免的要強迫聲音在耳道内多次反射,不讓空氣自由流通。
所以耳道式耳機透過小能量反射多次傳遞,來營造出傳統耳機的低頻聽感。
因此會讓耳膜的彈性疲乏?
怎麼不反過來說,
大單體的線圈式耳機的低頻經過較長距離的空氣傳導,
再加上傳導過程中耳道內的反射,
在能量散失明顯多於耳道式的情況下,
卻有比耳道式耳機更多的低頻聽感,
所以能量傳遞的量一定比耳道式大很多,
大能量單次傳遞造成的耳膜損耗,
就一定比小能量多次傳遞來的少?
像這種沒有確切證明的「我想」、「我認為」、「我覺得」,
說再多充其量也只是很壯觀的嘴炮而已。
再者,原po下面這段話,
如果能夠製造鋸齒形硅膠套、海綿套,使得空氣可以隨振動自由在耳道穿梭,而又能保證中低頻的音質,那麽對耳朵的保護才能和套頭式耳機相提並論。
真要保護聽力的話,
還再這囉唆啥耳道耳罩的?
音樂不要聽,器材不要用,
AA不要來最實際啦(還可以順便保護小朋友 )
就算有資金有志願者,聽力的實驗也不是一年兩年五年十年就能下定論的。這裡只不過在我確定觀點來源權威的前提下,用我對這方面貧乏的知識做一個回復。只要我能說清楚的問題,我盡可能把問題說清楚。我説不清楚的問題,我可以記錄下來,請教過音響工程師後再來回復。eliseo 寫:還在爭阿...
不過在我上篇回復看到現在...
樓主你也太堅持己見了吧==
兩方都有各自的論點
但是既然都是"主觀"
就無法代表"客觀"
兩方都是"主觀"之下
你們是要怎麼爭出個"客觀"呢?
耳道式傷不傷耳
這樣爭
根本就不可能有定論
就不用太固執了吧?
若真要說服他人
還是拿篇像樣的統計數據來
像是用耳道跟耳塞各1000人
加不聽音樂者1000人做對照
在各種環境下
各自以習慣聽到的音量
每天聽2小時
聽1年
然後統計各自聽力衰減量
畫份圖表來
如何?
反正
聽音樂的人要自己會保護聽力
音量跟時間都不要太大
這是眾所皆知的吧
有些類似,我套用一下:就是説畢竟耳道内仍有些空氣,佩戴耳道式耳機時輕微的振動不會與聼平常聲音有什麽區別,而一旦聲壓使耳道内壓力已經超出了沒有佩戴耳道耳機聼聲音時不損害聽力的耳壓極限,就會開始損傷聽力。etdabo 寫:樓主的概念應該是接近土力中會提到的被動土壓的概念吧?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4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