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jpst 寫:@@ 我不能跑 因為WIN7嗎..
jpst 寫:@@ 怎麼覺得聲音變糊了
chanlin 寫:
測試時,建議用打擊類或敲擊類樂器試,如爵士鼓,鋼琴,吉他.......
用的原始 wave 則建議用人家說音場還蠻大的那種會比較好,
用人聲 solo 的 (近似單聲道錄音),可能不好。
tim.chnan 兄,接下來交給您了,小弟寫簡單程式還算勉強,對耳機的聽感則不行。
donthuang 寫:chanlin 寫:
測試時,建議用打擊類或敲擊類樂器試,如爵士鼓,鋼琴,吉他.......
用的原始 wave 則建議用人家說音場還蠻大的那種會比較好,
用人聲 solo 的 (近似單聲道錄音),可能不好。
tim.chnan 兄,接下來交給您了,小弟寫簡單程式還算勉強,對耳機的聽感則不行。
剛剛試了一下,也許是我的錯覺
聲音似乎變悶了,headstage縮水了一小圈,聲音沒有辦法很自然的飄散出去
好像戴了個安全帽在聽音樂的感覺,換言之,頭中感反而變嚴重了
剛剛試聽了tim.chnan提供的檔案,效果明顯比我自己胡亂轉的檔要好
不過是不是經過cross-feed處理過後的檔反而少了某些東西?,或是某些頻段的頻響
在處理過後變得相對地不突顯了?
tim.chnan 寫:
Hi, donthuang 兄
後製處理後,資訊量一定會減少,但是考慮到在錄音室與音樂廳的環境,特別是音樂廳,也同樣會有反射訊號,也同樣會對原來的樂器聲音訊號形成干擾,所以損失聲音細節,換來另外一種聽感,可以說是一個 trade-off,只不過重點在於,處理過的聲音有沒有比較好聽?
頻譜一定會被改變,特別是高頻部分,我自己也覺得這不算奇怪,通常我自己感覺在錄音室錄的CD商品,樂器聲音會比較瘦,比較偏高頻的感覺 (個人印象)。
我自己聽,某些音樂經過這樣的運算,會得到比較比較耐廳的聲音,但我也擔心這只是我自己把模糊當厚聲,所以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像是比較喜歡哪一個參數版本?音場是否自然?或是一個 band 裡面有沒有哪個樂器聲音變得奇怪 ?(我目前覺得主唱聲音會有點偏)
qazxsw 寫:如果我沒有認知錯誤的話
交叉餵食的用途,是為了讓聆聽感覺更接近自然環境,以減少長時間下來的疲累吧?
跟好聽與否好像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這好像有個適當比例存在,就有勞專家解釋了
qazxsw 寫:如果我沒有認知錯誤的話
交叉餵食的用途,是為了讓聆聽感覺更接近自然環境,以減少長時間下來的疲累吧?
跟好聽與否好像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這好像有個適當比例存在,就有勞專家解釋了
chanlin 寫:tim.chnan 兄,
請問您主要是用那隻耳機?
我這一星期是用 M1, K601 與 SA5000 這三把,
前端用 PA09M 前級耳擴與 The DAC1794 (opa627BM + opa2132p + BUF-03-m883),
每支感覺都不一樣。
-----------------------------------------------------------------------------------------------
請問有人要賣小弟 AKG K290 嗎? Thanks.
有修改過耳機接頭無所謂,小弟打算接兩組二聲道 DAC 與做一部四聲道耳擴來試試。
不然就要用一把骨傳導配一把正常耳機試四聲道。兩把帶頭上.....蠻累的樣子。
chanlin 寫:qazxsw 寫:如果我沒有認知錯誤的話
交叉餵食的用途,是為了讓聆聽感覺更接近自然環境,以減少長時間下來的疲累吧?
跟好聽與否好像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這好像有個適當比例存在,就有勞專家解釋了
我個人曾用 opera 長時間接過 SA5000, DT990, HD650, AD2000, K601, GS-1000......
是覺得交叉餵食沒有您上面第二行那些效果。用喇叭比較快。
可能要其他 user 來說說看了。
在下是聽習慣喇叭的,昨天用 Stax SR-404 + 007t 複習一下假人頭錄音,
還是覺得耳機的天限蠻難突破的。 AKG K1000 可能會比較好吧。
個人之所以有興趣搞這題目,是因為有人說 SPL 的 cross-feed 效果比 Meier 的好,
查它們耳擴的資料,發現兩家的設定不一樣,
所以弄了個程式,模擬看看會差多少。
donthuang 寫:這只是我的猜測,一定檔次以上的耳機,為了營造更自然的聽感和空間感,通常會設計一些加強殘響的聲學結構
而我自己遇到用了反射音處理程式處理過的音樂檔,反而聽起來頭中效應更嚴重,也可能就是因為如此
qazxsw 寫:
當然我並不是很確定,
只是,如果交叉餵食沒有我提的那個功用,
那為何他在耳擴上是個重要的標榜功能?
既然這件事是由喇叭來做比較好,那為何一般推喇叭的擴大機,好像並不重視交叉餵食這件事?
[恕刪]
chanlin 寫:qazxsw 寫:
當然我並不是很確定,
只是,如果交叉餵食沒有我提的那個功用,
那為何他在耳擴上是個重要的標榜功能?
既然這件事是由喇叭來做比較好,那為何一般推喇叭的擴大機,好像並不重視交叉餵食這件事?
[恕刪]
目前只能 "說說" 這項,其他還在試驗中。
喇叭系統也有類似耳機的 cross-feed 的,類似而已,
那就是二聲道錄音弄成四聲道或 7.1 的 DSP。
十幾二十年前 (YAMAHA) 就有量產產品,AV 市場很重視這個喔,
一般擴大機的 DSP 是主流之一,意思是全球應有不少專家在搞這個,有公司會砸錢去燒,
耳機的 cross-feed ,有錢做研發的公司可能覺得沒市場而沒興趣吧!
耳機,可能要靠遊戲或娛樂市場吧。
遊戲與娛樂市場,通常與 hi-fi 或 hi-end 差距很大,與 low-cost 比較近。
low-cost 那就品質效果通過一個中階門檻就行,不太會朝極致而行。
Dolby Headphone ,甚至 X-Fi 娛樂音效卡的 headphone,
個人覺得比 cross-feed 有技術含量多了。
還有 4Front Headphone 這種東西............
至於某耳擴為何標榜交叉餵食.....以我而言,多個賣點的雞肋吧!
對於習慣耳機的人,或許覺得很有用。
二聲道也有一些錄音,不經處理/正常播放下就有驚人的四聲道環繞效果。
耳機類也有不經 cross-feed,正常放放音下讓人有不一樣的感覺的,如假人頭錄音。
假設有人能搞出一個 DSP ,讓一般常見的二聲道錄音聽起來像極假人頭錄音,
建議可先申請專利,
然後再 license 給大公司.......產品不會是 plug-in DLL,而是賣 DSP chip,
這年頭老實做軟體會餓死。
chanlin 寫:
透過這種係數調一調改一改,
大概也瞭解一般耳機 user 講音場深度是啥意思,耳機的 3D 大概是長啥樣子。
日常習慣下,小弟覺得 M1 與 GS-1000 音場是差不多大的,沒啥好比較,
大螞蟻與小螞蟻,在獅子 (喇叭) 前面就是螞蟻罷了。
sorry,
小的對耳機的聽感參考價值不大,因為在下總是會以喇叭的水準去苛求耳機。
------------------------------------------------------------------------------------------------
覺得網路上看人文章,自己腦袋的濾波器要強就對了。
濾波功能不強如小弟者,那就花些錢買回來自己試試一陣子吧! (SPL.....可能算了,裡面沒管子)
不過,怎麼這麼多新東西試不完的樣子.........
qazxsw 寫:donthuang 寫:這只是我的猜測,一定檔次以上的耳機,為了營造更自然的聽感和空間感,通常會設計一些加強殘響的聲學結構
而我自己遇到用了反射音處理程式處理過的音樂檔,反而聽起來頭中效應更嚴重,也可能就是因為如此
你是指譬如特級爽的s-logic嗎?
這樣也是一種情況呢,耳機本身已經有點類似混音的處理,這樣交叉餵食依然有用嗎?
donthuang 寫:這樣的話我很想勸敗chanlin兄一個產品:beyerdynamic的headzone pro xt
號稱能夠模擬各種房間的聲學條件、喇叭的擺位,甚至環境的溼度,還可以透過軟體升級DSP
是我目前看過最豪華的專業用耳機系統,不過這東西也貴到一個離譜的地步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Bing [Bot] 和 175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