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mmer 寫:
1. HD800 的聲音不是平面的聲音,他是有深度的
2. HD650 很顯然用了過多的吸音材質,這是物理特性,HD800 就少了很多
剛剛又看到了有趣的資料,順手貼在這裡,如果以我外行人的眼光來多嘴多嘴,看看會不會有高手看不下去出來幫忙解說
下面這些CSD圖同樣是來自http://fuchinove.chillout.jp這個站,跟上次我引的圖不完全相同,主要的差異在於下面這些圖測試時的「音壓範圍」更大,時間單位也更長
要問這些圖代表什麼意思?我直接用個不是很精確的答案回答:「CSD圖反映了一個耳機實際的鳴響情況」
以發聲器而言,最理想的情況應該是毫無多餘的鳴響,聲音毫不拖泥帶水,然而耳機受限於先天條件,必須用盡辦法擠出低頻,也要想辦法在耳朵之間的狹窄距離營造空間感.....倒也不是說好或不好的問題,端看各廠如何設計。回到本題,總之透過觀察這些CSD圖,我們或多或少可以看出各個耳機的「性格」所在
有網友問說12ms的時間範圍對CSD量測是否「合理」,喇叭用CSD圖量測的用意主要是模擬無響室裡面的發聲情況,一般的量測時間長度只有2ms左右,用以精確的抓出狹窄頻段的共振。這我沒辦法回答,不過站長的用意似乎是想要「拉大」範圍,增強音壓來辨認各個耳機不同的鳴響特性,或者這麼說吧,他似乎是希望讓耳機盡量的共鳴
只是我的推測,也許比起共鳴的有無,共鳴的分布情況更能幫助我們把握耳機的特性,
HD800,30dB音壓範圍,
HD800,40dB音壓範圍,
HD650,30dB音壓範圍
HD650,40dB音壓範圍
HD580, 40dB音壓範圍
耳機的低頻通常不能光靠單體發出,所以低頻段共鳴能量大是很正常的,HD800在40dB音壓範圍時的低頻看起來比650和580都還要快一些,量感可能少一些,沒有650和580那麼"豐腴",平順不少,但大抵可以視為「同一類型」的低頻
而同樣在30dB音壓範圍時,HD800和K701的低頻特性可以說是半斤八兩......
最重要的應該是中頻段部份,特別是人聲的頻帶部分(200Hz-1000Hz),這部份「理論上」共鳴越少,聲音越乾淨越少"染色",HD800控制的非常的好。至於中高頻、高頻段部份我還沒辦法完全把握,這部份與各廠家獨自對「空間感」的營造手法也有些關聯。大抵上來說,都會特意製造1khz-2khz的peak以營造開放感或通透感。HD800和HD580在中高頻-高頻下段這段的能量非常的強,特別是4kHz-5kHz這段,還蠻值得注意的。以40dB音壓範圍的圖來看,HD650在中高頻段的處理倒是蠻符合我的聽感的,「聽起來」高頻純度很高,量感不多,但是從30dB的圖來看,一堆人會覺得HD650「暗」、「悶」的確有其原因
Qualia 010,40dB音壓範圍
從CSD圖上來看,HD800在30dB音壓範圍的情況下,的確有點像010,但是在40dB音壓範圍的條件下,反而更接近HD650/580(這也難怪),而和Qualia 010有不小的差異,關於音壓的影響,我下面再舉個K701的例子。
K701,30dB音壓範圍
K701,40dB音壓範圍
..........終於撥雲見日了
最後,我要提醒大家一下,不能夠直接單看某個CSD圖來評價耳機,而是要透過「對照」同廠牌或者近似設計思想的耳機才有參考的價值,像Sony/Qualia在耳機方面的設計理念應該很明顯的與senns或AKG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