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JAGAIDEN 寫:小弟想請教您當時聽HD650的器材搭配是如何呢?
因為就小弟以往的經驗來看,
耳擴除非搭配SOLO和頭大師,才比較有您所說的"澄澈無比"的聽感(但感覺"清澈"還是不及k701 ),
而且就算是搭配以上的耳擴,聲音的線條明顯還是偏粗曠有力,
個人猜有可能是豐盈的低頻量所導致...
以上的聽感是小弟自己對於森海聲底的認知...(有冒犯請鞭小力一點
)
這也是我以往都不碰森海耳機的最大原因...(聲底不合口味> <)
但是HD800的出現,卻使我幾乎毫不猶豫的跳坑了@@
若HD650有如同您描述的聲底,或許就會早幾年投入森海的懷抱了
不會啦,只是一有人問到我的器材搭配就有點頭大....嚴格來講不管是以前玩650時候的器材,還是現在玩DT990的器材,都1不是很正規的玩法....說出來可能沒有多大的參考意義
玩650那時的前端訊源仍然是DAC1無衰減輸出轉接耳擴,那時候還沒有購入谷津,耳擴是當初隨便請朋友幫忙搭的
據稱夠暴力,可以推K240DF推得嚇嚇叫的無名晶體機,很陽春的配備,也有常見DIY耳擴的毛病,穩定度不夠
整體而言算是增益不正常的大,電壓擺幅極高的"耳機"系統, 算是變相的前級接後級又或者是前級接前級系統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那台無名晶體機在音質上是不如谷津的,但是在音色、活生感和空間感我個人認為是略勝谷津
一截.....好吧,好像還是很沒參考性,再隨便談談好了
HD650的低頻很妙,我至少聽過幾種情況
1.虛弱無力,被氾濫的中低頻蓋住
基本上算是最常見的情形
2.低頻強到讓人有點壓迫感,聲音凝聚緊實,線條有點粗曠
搭到一些不錯的晶體機時遇到的情況
3.低頻上段縮了回去,變得很收斂,反而有種擴散的感覺....我不太會形容
搭配就如上述,對相關的電學知識一無所知,只能猜測耳擴工作到了一個臨界點
HD650的聲音突然變得不是我熟悉的那個有點暗、肥肥厚厚的650,
耳機振膜好像工作在失控的邊緣,這時候系統的音量也很大,豐富的聲音一下子就滿了出來
澄澈,線條圓滑,甚至可以歸入細緻的一邊,音像沒有前面第二個階段還來得浮突、生猛
那種圓滑的感覺有種像管機,但是最大的差異在於沒有柔焦感,很清楚
這時候最大的驚喜不是上面那些,而是栩栩如生的微動態,小提琴運弓細緻的力度變化都被一五一十的呈現出來
相較之下一般時候聽到的聲音簡直就像電子樂器的自動演奏
這一點,即使是我現在的990系統也還做不到 , HD650給人的一般印象是很大氣、很氣勢澎湃的耳機
但是以上面的印象而言,我覺得比起大氣或者氣勢,更讓我折服的是那種精緻感,那種貴氣、失真極低的感覺
不算"透明", 是因為亮度被巧妙的調整過了,不那麼亮,而上文提到的那種"黑"的感覺反而不太明顯
必須強調這是那時"整個系統"所發出的聲音, 有多少是DAC1的影響,有多少是那台土砲的影響,我沒辦法回答
低頻量感並不多,不會比(我現在的)990還多,但是潤感、擴散的感覺更甚
或者說用耳機放極低頻的測試訊號時的那種微微振動的感覺
其實以耳機的聆聽而言,就算能發出極低頻,人耳能不能聽到都還是件很可疑的事
但是那種擴散感的確讓人有種"聽到低頻"的感覺,或錯覺
但是講這麼多,最後我還是沒能留下650就是了,高頻的量感是一點、以我當時的系統還駕馭不住650是一點
650以我的口味太溫和也是一點,總之我又回到了beyer家的陣營
打這麼多字,好像真的毫無參考性.....回歸正題,我後來在HEADWIZE上看到個很有趣的論點
"阻尼係數對耳機有意義嗎?"
根據是耳機在力學上是屬於電阻控制系統而非質量控制系統,所以談阻尼係數基本上沒有太大意義
我不是專業人士,也不敢說這論點就一定正確,但是似乎微妙的呼應了上面那些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