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Hkimo 寫:恩!我想應該就是這個聲音.
並不是所有的音樂我都能聽到這樣的聲音.
錄音不好的,或是有些人的歌聲,我都聽不到這樣的聲音.
所以說泛音是跟聲音同時出現?
還是會稍微延遲一點?
那好耳機的泛音應該是怎麼回事?
我看文章的時候知道有些耳機.
這我就不懂了.
chanlin 寫::ale:
在下以前學的樂理是屬於這種:
當弦樂器的弦因振動發出聲音時,振動頻率最低者為 n = 1 時的情況,稱為基頻或基音(fundamental frequency);
頻率較高的音稱為泛音(overtones),基音和泛音統稱諧音(harmonics)。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A7%90%E6%B3%A2
不知是變天了還是教育部換名詞了。
-----------------------------------------------------------------------------
以下是蔡琴所唱 "被遺忘的時光" ,第一句 "是誰" 的誰這個音的波形
基音就是最大的波浪,泛音是最大波浪中的小波浪。
以頻譜分析,誰這音的唱出來的基音是 242 ~ 244 Hz (tr, tremble),
tr 就是抖,不抖就不好聽,真空管很會抖喔!
泛音是約 484 (488) 與 726 (732) Hz .....242 (244) 倍數的頻率。
ponin 寫:
好專業的分析方式 ~
小弟有學過小提琴 小提琴的泛音是拉弦時 按壓弦的手輕觸弦 而不是重壓弦 產生出來的聲音比較飄渺而不是扎實~
但是唱歌怎麼唱出泛音?? ~
現在是研究所RF lab ~
所以C大的意思是泛音屬於基頻的倍頻囉 ~
chanlin 寫:在下也有看到國樂樂器以 "泛音" 吹奏出更高的音階的文章,與您指法大概異曲同工,
所以.......怪!
以第二張圖而言, 120 Hz 也有啊,這是最低頻率,
但聽其音高,正常是不會以 120 Hz 為基頻而 242 Hz 為泛音吧!
------------------------------------------------------------------------------
假如接受 wikipedia 上那種名詞,
泛音是伴隨樂器器材的
(1) 結構 (Trumpet vs. Trombone or Violin vs. Viola)
(2) 材質 ( Stradivarius vs. Yamaha)
(3) 邊界條件 (指法/弓法/把位....,管樂則與吹奏技巧也有關)
而有不同。
泛音屬於基頻的倍頻......一般就這麼說的吧。
但您可看在下貼的第二張圖,誰是誰的倍數,略模糊啊!Tremble!小山峰 (泛音) 有兩個頂。
唱歌怎麼發出泛音,
人不是標準音叉 (這是純正弦波嗎?),自然而然有聲音就有泛音嘍。不然怎麼從手機上認出是爸爸還是媽媽打來的。
chanlin 寫:忘了頻譜這東西,Y 軸是要用 log scale
"誰" 這音,再抓一次用 log 座標則為
與那兩位優秀高中學生作出來的頻譜有何不同特性?
這是大問題哪!很多人不想面對的。
(提示:做過 FFT 嗎?取樣 1 單位時間與取樣 100 單位時間有何不同?)
ponin 寫:
其實頻譜圖是一樣的 只是你抓的是比較真實一點的情況 主頻跟幾個倍頻頻譜都很明顯 ~
也能印證我說的 人聲屬非線性的系統產生 以致於主頻與四個倍頻旁皆有非線性下的產物 ~
而那學生所抓到的頻譜是較理想的情況 因此只看的到主頻與倍頻部分(仔細看旁邊還是有裙襬) ~
chanlin 寫:
另一討論串有人問買 SA5000 那種耳機能上 110kHz 的要幹什麼,
CD 錄音中理論上又沒 22.1 K Hz ~ 110K Hz 的訊號
在下的見解是,
以 "儀器的眼光" 而言,求解單質點振動系統的微分程式可發現,
若聲能轉化器 (耳機或麥克風) 的頻寬是 A 到 B Hz +-3dB,
其暫態反應或相位......等比較沒問題,或較為線性反應的,只有 10*A ~ 0.1*B Hz 之間,
如 SA5000 是 5 ~ 110K 嗎,在下買來是對它重播 50 ~ 11K Hz 間的音頻聽了較安心的。
安心也未必就是正確喔,耳機這東西結構太複雜了。非單質點振動系統可解釋。
頻寬只到 20kHz 的耳機,其重播 2K ~ 20K 的音頻誤差可小於 5%,那也蠻巧合的。(我沒說不可能喔)
chanlin 寫:d 大,
可能要檢視 headroom 的量測儀器 (好像是 AP) 是否有檢測 10 ~ 20 KHz 的能力,
因為它量出來的曲線在 10 K ~ 20 K 的頻譜,與我用噪音計 (只能到 15k) 量出來的差不多。
一過 10 K 後衰減很大。這很不正常。用人耳等響曲線修正嗎?嗯。
它若沒有理想的 10k ~ 20 K Hz 量測工具,
很多東西參考即可,做定性分析或許可,做定量最好不要。
(可能要用雷射之類的吧!或者頻寬最好為 20 K 的兩倍以上的 mic)
-3dB 若弄成線性的 scale ....... 這是很誇張的誤差。
donthuang 寫:
對原發文者很不好意思....繼續離題一下
headroom用的是以假人頭為基準的,特別設計的量測系統
http://www.head-acoustics.de/eng/nvh_hms_IV.htm
中高頻段以上起起伏伏那是反映了單體 > 耳朵之間的反射情況
所以標準的,給顧客看的圖是還要經過 1/3音程的平滑處理.....比較好看一點
有問題的反而是低頻段的量測,headroom似乎不太"認識"日系耳機的低頻
滾降得特別早,W5K,D7K都是如此
當然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沒戴好,"耳朵"和耳罩沒有完全密閉,發揮不出低頻增益的效果
這問題實際上head-fi上也反應了不少次,headroom的工作人員每次都信誓旦旦的
說他們已經盡力維持密閉性了,量出來的還是那樣,算是一個懸案吧....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157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