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耳機感覺聲音缺一角.
結果寄回美國,對方告知是因為耳垢,
所以聲音不對.
耳垢的影響力有這麼大????
PS:我的是客製化耳機
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chanlin 寫:
您有戴上耳機,看著人耳等響曲線那張圖,放個 swept-sine 訊號,聽過自己耳機的反應?
沒有的話,建議試試看。最好有方法即時監測播放的頻率,也可測自己最高能聽到多少 Hz.
swept-sine 訊號每個時間點下是多少頻率,可用 soundcard scope 裡面的 FFT 功能即時監測,
要用計算的也可, swept-rate 一般是以八度音為一時間單位倍頻上去。
不然就是用 wave lab 這類抓音軌每個時間點的片段訊號再 FFT.
那家網頁,除了 W5000 等少數耳機 20kHz 還有些上升,
測出來把把幾乎都是從 10kHz 迅速滾降 10dB 以上,
怪勒......與聽起來的差不少。
有些耳機一上 10K Hz 後我都快抓狂的音量飆高,HR 的測出來的頻譜卻顯示陡降。
聽感如此,以人耳等響曲線而言,耳機出來 10k ~ 15K以上的能量應該是要更大。
試試看再說,搞不好是在下耳屎沒挖乾淨造成高頻共振。
donthuang 寫:chanlin 寫:
您有戴上耳機,看著人耳等響曲線那張圖,放個 swept-sine 訊號,聽過自己耳機的反應?
沒有的話,建議試試看。最好有方法即時監測播放的頻率,也可測自己最高能聽到多少 Hz.
swept-sine 訊號每個時間點下是多少頻率,可用 soundcard scope 裡面的 FFT 功能即時監測,
要用計算的也可, swept-rate 一般是以八度音為一時間單位倍頻上去。
不然就是用 wave lab 這類抓音軌每個時間點的片段訊號再 FFT.
那家網頁,除了 W5000 等少數耳機 20kHz 還有些上升,
測出來把把幾乎都是從 10kHz 迅速滾降 10dB 以上,
怪勒......與聽起來的差不少。
有些耳機一上 10K Hz 後我都快抓狂的音量飆高,HR 的測出來的頻譜卻顯示陡降。
聽感如此,以人耳等響曲線而言,耳機出來 10k ~ 15K以上的能量應該是要更大。
試試看再說,搞不好是在下耳屎沒挖乾淨造成高頻共振。
音量飆高,但是不代表發出的頻段就一定正確對應到測試檔案
我唯一能想到的解釋就是這樣,10Khz以上陡落的情況也見於其他站的測量,應該不是特例
chanlin 寫:
您掃過啦?(聽過耳機 10K ~ 15K 會不會變小聲)
邏輯上不能積非成是,因為大家都量不準就認為沒問題。
這與一公尺是人定義出來的不同,不是大家說好說了也通。
在下的論點是,要 "合理" 量 20 ~ 20K 的頻段,聲能轉化器的 +-3 dB 點要到 2 Hz ~ 200kHz
取其能力十分之一的線性範圍 (或平直段) 去做事。
沒十分之一也要二分之一或五分之一
chanlin 寫:
喇叭/耳機可以做到延伸到 40kHz 甚至更高的 80kHz 或以上,
mic 製造商為何就是不甚長進?
要買比 ECM8000 差不多價錢但更精準的 mic,為何就是這麼難?
HR 那網站所用的 mic 的規格應該還算不錯,
有人要複製試驗的話,建議 swept-rate 可以看一下是否有 "可以調整的地方",
掃慢一點比較好,假如聲能轉化器性能不佳。
掃太快會接近暫態的特性,很考系統性能。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63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