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此神器煲機500小時后會聽到天籟之聲, 與IE8是完美配合。
轉篇大陸測評
===============================
拿到Studio已经快两个月,总是想尽快写些东西,可是一则是据说这小家伙需要长时间的煲机,二则是最近工作很忙不像夏天时天天有大把的时间挥霍,于是一直耽搁到现在。声音上来说,应该算是煲开了,当然如果有朋友说我纯粹是把耳朵煲了,那我也无话可说,技术原理我不懂,只知道相信自己的耳朵,如果我的耳朵骗了我,那也是件无可奈何的事情吧!
导读:声音上笔者不想费太多的笔墨,因为最近一个月左右,很多朋友写了关于Studio声音的东西,具体什么样,大家心里也多少有点谱了,也不用俺这个小木耳献丑了,当然第一部分还是会说说声音,毕竟是个播放器么,声音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第二部分笔者想说说最近大家比较争议的操作、固件以及质量这些不可忽视的“小问题”;第三部分是一些图片,Studio的图片,大家看看就好,笔者也不是专业摄影的,随便拍拍,和各位大虾们的毒图比,那只能说很渣了,最后部分有几张笔者的Studio拆机图,大家可以看看,仅作参考!
(warning:请不要模仿笔者拆机,拆机有风险,笔者已经把电源连接线搞坏了,码完字之后,就要动手修理了,而且杯具的没有了保修……这,绝对是一场餐具!)
一、倾听来自S的声音
1、与声音有关
这一阵S听下来,最大的感受,第一应该就是对乐器的完美演绎了,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施纳贝尔先生演绎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大师用单声道的垃圾录音效果,告诉我们真正的大师和朗朗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单声道混音为双声道,带着几乎压过音乐的底噪,之前用很多随身器材听过这套碟子,比如松下的CT780,Sony家的录音笔D50、XK,iAUDIO的I7,石榴哥,大小男人(都是初版)等等,一直没有找到能够让我听下去的声音,比较有代表性的大小男人基本上把底噪和琴声混在了一起,让人很难分辨,而D50就更不用说了,同步放大的音乐底噪和琴声,同样刺耳,Studio是第一个让我感觉大师的月光奏鸣曲还能够听得下去的随身播放器,起码来说它没有过分放大底噪,而在底噪之中还能够很清晰的将琴声表现出来,恰到好处的分离和对钢琴音色的演绎都是很优秀的,虽然离完美还原钢琴的气势还有段距离,但笔者个人认为,对于这种老录音的演绎,S要远超现在随身的水平——虽然对于大多数朋友来说,这点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不过是笔者的一点小感触而已!
2、就低音来说,Studio显然追求的不是“轰头”的量,而是优秀的质感,下潜深,弹性和速度感都非常很好,放得出去收得回来,丝毫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如动铁低音那种过分的硬朗。虽然根据大众标准来说,S的低音量感是偏少的,但并不会有太大的听感上的影响,鼓声还是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那种震动感,而大提琴的那种沉郁也很有质感,唯一令笔者不太满意的是低音量感偏少,会影响到一些大编制的交响音乐,气势上会明显的不足,当然就定位来说,S并不是用来演绎大编制交响音乐的。
人声部分,Studio还是不错的,因为其监听的风格,决定了它不可能过分的渲染某一个频段以突出人声的感染力,个人认为S演绎下的王菲、Alan、学友、齐秦这种嗓音唱功都非常到位的歌手很好,非常好的演绎出声音上的优点,菲姐的空灵,Alan高音飚的也很爽,学友的略带沙哑的深情款款,齐秦的柔韧中带刚……而像一些后期制作中添加了很多音效的所谓“HiFi人声”,笔者倒是没听出什么太出彩的地方。总的来说studio的流行人声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想找到“毒”的感觉的朋友可能会小失望,但喜欢比较真实不夸张的声音的朋友,选择studio不会错。
就小编制器乐和NA来说,绝对是S最强的方面,在笔者所听过的随身播放器来说,没有能够超越者,阿劳先生的《肖邦练习曲》钢琴的明快、速度感和柔美,海菲茨先生的协奏曲华章,小提琴的稍带着些许滞涩却不失明亮华丽的质感,仿佛刚刚上过松香的味道,却又带着明快和华丽的音色;辛德勒名单的大提琴版深沉忧郁,舒缓中带着沉静,并没有痛苦的呻吟而只有深沉的反思;《自新世界》第四乐章那激扬的铜管乐音,把我们带回了那个大航海的年代;《secret garden》优美的小提琴,音符飘荡着仿佛能够凝出水珠;班得瑞《蓝色天际》那空静悠扬;S.E.N.S《故宫三部曲》带着的那种历史般的深邃凝沉,无不演绎的淋漓尽致。甚至是不经意间一声三角铁的敲击声,绝对能够让你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而不能自拔。
Studio的声场应该说是不错的,虽然没有那种横向声场拉得非常开的像影院般的感觉,但良好的纵深感带来了更为完整规则的声场,很多朋友说S的声场拥挤,笔者个人认为大概是因为听习惯了一些靠降低声音密度来拉开声场的播放器,换上studio之后,对于这种高密度的声音并不习惯,其实个人认为并不是声场越大越好,合适规整的声场,高密度的饱满的声音才是王道。当然studio的横向声场确实并不算开阔,在演绎一些大编制交响上还是有少许的差距的。还是那句老话,S并不是一台定位在完美演绎交响音乐的播放器,真正能够完美演绎交响的随身播放器,笔者一直在找而不可得。
Studio的解析应该说是比较恰到好处的,既没有像D50那样把音乐整个的解析到支离破碎,用某些人的话来说可以研究一下乐队里某一把小提琴的哪个音错了——很遗憾笔者只是个听者,而不是乐队指挥,从不研究这些;也没有因为细节上的缺失或者过度的柔化让音乐黏在一起的感觉。在柴可夫斯基先生的1812序曲中,S整体上来说还是乱而不混的,当然也有耳塞的问题,笔者手里没什么拿得出手的大耳机,耳塞之于交响,也只能是听听而已了。动态无疑是S做的很成功的一个方面,对于大部分音乐来说都可圈可点,丝毫没有拖泥带水,而且细微之处和高潮部分同样交代得很清楚,没有细微部分缺失或者因为需要听清细部而高潮部分过度爆棚的现象出现。
3、说说搭配耳塞
对于studio的耳塞搭配,笔者认为森海的IE8风格的塞子无疑是非常合适的,IE8宽松量感十足的低音,开阔的声场十足的气势弥补了studio的一些弱项,而S优秀的高音和量感少质感高的低音又弥补了IE8低音量大而高音偏暗的缺陷,这个组合是笔者听过的随身组合里,非常完美的一套,基本上可以说是百搭,适应各种音乐。
A8类的耳塞搭配studio高音会显得有些过亮,低音量感不足,整体上声音会偏硬,但如果用来听小编制器乐比如说钢奏,小奏和NA之类的音乐,会非常优秀。
搭配R04典藏这种中低音很厚的塞子,听听流行口水歌也是相当不错的,studio速度很快的低音可以减少典藏在低音部分的拖泥带水,典藏厚实的人声也会在s监听风格的人声上附加上些许感情,让某些歌手的声音更动听一点。
搭配水晶这种动态非常强横的塞子,听听摇滚之类的应该会不错,不过笔者基本不怎么听摇滚,也只能说是YY一下。说到水晶,这条塞子搭配studio听小编制器乐绝对是一流的水准,人声因为监听加监听的风格,可能在感情演绎方面稍差一点,但小编制器乐和需要大动态的音乐,绝对是一级棒!
关于底噪问题,500小时左右的studio,推动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典藏这种16欧110+的塞子,都没有明显的感觉到底噪干扰音乐的问题。当然搭配耳塞笔者还是建议高阻抗高灵敏度的耳塞,比如说OK1这类的,一则可以好好利用S的推力,二则也可以最大限度的消除底噪,一个朋友做的DIY耳塞,64欧用纯银线,studio开到10音量就可以获得满意的声压,理论上灵敏度是不低的,底噪却要比一些低阻高敏的塞子小上一个级别,几乎微不可闻,所以建议搭配高阻高敏耳塞,能够发挥studio最大的能力。
二、操作、外观做工、固件和质量
其实笔者并不想写这部分,因为笔者并不是一个看重操作和外观的人,写来难免偏颇,但确实很多朋友关心这问题,勉为其难的写一点东西吧。
操作部分,其实没啥好说的,studio的操作确实并不那么人性化,换句话说还是有些繁琐的,不过一个纯音机器,基本上也没啥可操作的,不过是开关机,选曲,音量加减之类的,基本上熟悉上几天,多按几下按键,也就都O了,个人认为汉声的操作如果说跟Sony之类的比,那确实是不咋地的,但如果说脑残一般的操作,怎么怎么影响听歌的心情,那确实也是夸张的,我想最一般如我的人,随便用上个几天,这个操作完全不会成为什么大的负担,毕竟UI这东西的开发完善,还是需要时间的,希望汉声能一点点进步,也希望大家给汉声一点时间,毕竟要一口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
外观做工方面,笔者觉得还是不错的,铝合金的外壳,手感很不错,只是冬天时会有点凉,外观设计见仁见智,笔者很喜欢这种风格,简约的质感。加工工艺并没什么可太过挑剔的,只是读卡器口和外壳接合并不是那么严密,总的来说给人感觉很结实,一般不会挂掉,笔者常年在外跑,也摔过几次了,不过托这个坚固外壳的福,至今还活得很好。
固件问题,貌似被很多朋友说过若干次了,笔者只是说说自己刷过的三版不同的固件,仅供参考,笔者的机器自带的固件是可以关机存储所有设置的,再开机音量、播放模式和断点续播都没有问题,只是播放无损格式会轻微卡机,几乎每首都会卡;第二个版本的固件关机后音量和播放模式都不能存了,卡机现象改善很大,基本上消失;第三个版本的固件,关机后音量不可存,播放模式可存,没有发现播放卡机现象。另外这几个版本的固件都是一个版本号,应该是慢慢完善中,还没有最后出确定升级的下一版本固件,应该是属于测试版之类的,想当个小白鼠的朋友可以联系汉声客服,要一个来试试看。
质量问题,其实笔者很奇怪的,专区里每天那么多反映质量问题的帖子,为啥就没让笔者遇上哪怕是一条半条呢?难道真的是RP好得掉渣了么?这种事情不是咱这种小用户可以说什么的,还是匿了好了!至于studio的内部做工,有些朋友一直找笔者要拆机图,这次狠狠心拆了,虽然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希望对朋友们有帮助吧,见图片部分的最后几张,这次的拆机图应该算是很彻底了,怎么样大家自己看,自己判断,俺就不说啥了。
三、总结:studio就是这么一个定位在随身的播放器,足够小可以随意放在口袋里的体积,非常优秀的续航时间,良好的推力和音质,追求中正平和的声音,完美的平衡。在studio上你找不到水果的华丽外观和Sony的操作感;找不到非常强悍的推力和达到极致的声音;找不到强悍到“支离破碎”的解析,找不到气势雄浑的交响;有的只是一种平衡,一种对于声音的理解,一种对于音乐的随时随地的追求,一种“在路上”的感觉,一个真正随身的“音乐盒”。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956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