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zxsw 寫:這樣說好像不是很白話
其實可以把音質想作該器材表現能力的多寡,是一個整體的判斷依據
音色當作聲音表現時的手法,關係到風格走向
音色可以說是判斷音質的一部分,我想這樣會比較很容易理解吧
按這樣說,換線理論上數據不應該有什麼聲音變化,我覺得就測量上也應該是這樣
可是我實做聽起來的結果就是有差,我也想知道為什麼
依我所理解來說,是因為聲音傳輸的過程,中間的經過任何東西,都會影響對電子訊號的傳導率
換個方向用更簡單的說法來解釋,就是阻尼的多寡,決定了最後聽感
(我們可以把阻尼想成一切阻力的總和,凡通過必遇上阻礙
)
干擾的問題先不說,那是另外的問題
舉一個常見例子
銀線傳導率好,阻尼小,導致中高頻清晰,低頻與寬度就不過癮了
銅線則反之
所以市面上才會有那種銅鍍銀線,隔離層加銅加金之類的奇奇怪怪方式出現,為的就是取其兩者優點之折衷
我想這想法應該強調要強調是套用在入耳式耳機比較貼切
畢竟也有那種不入耳的耳機
,況且對於入耳式耳機來說,耳塞套的軟硬造成的密閉度差異,其影響度恐怕比線材的軟硬度來的優先吧
雖然密閉度對於揚聲器材的低音產生非常重要,但應該不是二分法,而是要看單體的運作方式來判斷其對腔體的依賴度好像比較準
喇叭有大音箱可幫助共鳴調音,入耳的耳機就非常仰賴耳朵這個人體音箱的延伸了
我覺得前輩講得非常專業,小的只是覺得理解上稍微有點不親切
純以個人使用經驗提供作一個補充
有錯請指正,謝謝
Frequency domain是指在頻率段的表現,例如低音多、中頻少這類形容詞
Time Domain是指聲音在一定時間內的變化,像是低音糊、人聲甜、這類就是
Time Domain這部份如果有去Hi-end音響展或許就能體會出來,書桌型喇叭的聲音在圓山展時,
通常都會比音柱要來的表現好一點,這就是駐波也就是Time Domain影響,不信,試試吧15吋全頻喇叭
塞到3到4坪的空間,你就知道了,聲音一定會變。
而線材改變的就是Time Domain的表現,我們公司是作線材的,也有儀器可以量線材的表現,很多都是線材
的電感或是電容值的變化而造成聲音的不同,有學過電子的都知道電容跟電感的相位特性還有損失角的影響,
但聲音本質上還是很少變化的,耳機1組多少錢 5萬好不好,換到5仟的線我覺得正常,但如果是1萬的耳機也
換1萬的線,那就本末倒置了,因為你能變的就是在聲音表現中的5%或10%大部份的本質還是沒有變,更何況
耳機在Time domain的影響很少,因為離耳朵太近了。
心理聲學有時候比實際聲學還管用,因為大部份人的耳朵是沒有長期訓練的,所以如果在書、或是雜誌、說什麼
不錯,往往就有人會跟著去買,這點對於作過雜誌編輯的我就很清楚,因為我就曾經碰過
有人在我面前說是我朋友,說我叫他按雜誌上的買音響,說這樣一定好聽,問題是我坐在他面前他都不認識,有時候
我覺得有時候賣音響就跟電視購物沒什麼兩樣,只要你拿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跟消費者說,消費者就拿錢出來了,
之前筆電無線上網不就是這樣嗎,一堆第一次用的人四處在問,為什麼沒有辦法走到那上網到那,不是無線上網嗎?
換線真的有差嗎...!有..但有差到整個聲音有讓你驚奇的感受嗎,有可能有..但這種情況很少。
耳機的低音跟喇叭音箱的低音是不一樣的學問,你舉的例有些問題存在,你試著把高音喇叭放到耳機旁一樣也是沒有低音,
但是如果把高音的濾波電容拿掉,輸入小一點的訊號,並且試著把喇叭裝在耳罩上,再放到耳朵上,你會發現,所謂的
高音喇叭一樣也會有低音,因為耳機低音是壓力產生的,這部份就像是用同一組喇叭在隔音不錯的房間聽,跟在有開窗戶
的房間聽,低音會有所不同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