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
http://www.dearhoney.idv.tw/Audio/LukeLo20010705/ 網友 LukeLo 的「漫談數位音樂」
音樂CD的規格為什麼是44.1kHz、16Bits呢?關於44.1kHz這個數字的選取分為兩個層面。首先我們知道人耳的聆聽範圍是20Hz到 20kHz,根據Nyquist Functions,理論上我們只要用40kHz以上的取樣率就可以完整紀錄20kHz以下的訊號。那麼為什麼要用44.1kHz這個數字呢?那是因為在 CD發明前硬碟還很貴,所以主要數位音訊儲存媒體是錄影帶,用黑白來記錄0與1。而當時的錄影帶格式為每秒30張,而一張圖又可以分為490條線,每一條線又可以儲存三個取樣訊號,因此每秒有30*490*3=44100個取樣點,而為了研發的方便,CD也繼承了這個規格,這就是44.1kHz的由來。
至於平常聽的檔案...基本上主要還是以cd為主,更高音質的其實是譯碼方式不同
在數據與實際上,使用24bit/ 96kHz或者24bit/192k作譯碼的確可達較佳的音效,因為譯碼的精確度及取樣的頻率高了,所以基本上音質會有所改善。
不過,音響器材往往受多方面的影響,例如譯碼用的芯片本身就有很大的優劣分別,有時一些便宜的24bit/96kHz譯碼芯片,效果比20bit,甚至16bit芯片還要差,而且機身其它的設置也會影響效果。重點還是要你的設備能解出來不然連聲音也沒有。
有興趣的話可試試部分音效卡廠商提供的24bit錄音檔
附帶一句,有空請多爬文xd
viewtopic.php?f=10&t=74255參考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