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aeolusyung, zhang230631, suzumiyaminami
mkore8123 寫:不好意思穿插一下...,小弟想問的是IE8的包圍感就是來自它的音場?那所以說音場大小 = 包圍感大小? (這樣說法算是成立嗎?)
小弟是沒聽過IE8 (其實是聽過但忘了... ),不過是有EXK。以單體來說EXK是比IE8大,而且EXK最自豪的就是他的音場,這樣也可以說是EXK的包圍感也不錯? (如有錯誤懇請更正)
EXK RUN到一半的時候音場會突然大一圈。(忘記是RUN到幾小時了...),RUN過程中人聲會一下前一下後,低頻下潛、分離度、解析越來越好,高頻變比較亮(應該是頻響夠寬的關係),不過EXK本質依然沒變。聽到最後就像是人聲在你前面,背景音樂在你左右兩邊包圍著你耳朵。EXK跟IE8都算是需要推力大才能發揮實力,但兩者比起來EXK應該算是比較好推。 (之前把EXK接某賣廠的CD試聽機,徹底打敗試聽機旁的耳罩...估計是推力問題)
T&S 寫:(述刪)....
EXK我更欣賞他的動態以及瞬態,特別是瞬態大概目前沒有其他旗艦耳機能夠出其右!
Lotus Guardian 寫:T&S 寫:(述刪)....
EXK我更欣賞他的動態以及瞬態,特別是瞬態大概目前沒有其他旗艦耳機能夠出其右!
瞬態該怎麼解釋?
這名詞有點抽象~
(怕忽略了什麼部份沒注意到...)
過去習慣ATH 的聲音
只要專注於人聲的表現
現在EXK一開聲就有大量的細節
音樂聽起來和過去很不一樣!
自然Run-in
yuvincent 寫:Sony的人聲 Sennheiser要追一段時間
我是因為因緣際會 去聽到IE8真的是120%的實力 才會對IE8如此執著 不過 現在大概也找不到那一套系統了
而且 我現在的系統 不選IE8 我可能聽不下去
TF10就是因為人太老實 隔音太差 (我當時沒有換耳塞) 然後我的系統(對 就是左邊那一顆) 跟TF10天天吵架
才會被我賣掉的 TF10直接上iPod聲音還真的好 尤其以現在的價錢 絕對是高CP的組合
相對來說 蘋果隨身聽系列直推iPod我比較不推薦 (IE8vi可能改變了這個現狀 以後IE系列朝蘋果優化也絕對是
可能)
只是 論爽度 論自high 論惡搞 還是IE8才能勝認
我下一個目標是Schiit Lyr 有空會去惡搞看看IE8會不會變成Icarus
EX1000拿去上管擴 可能會直接燒掉
yuvincent 寫:2. 版主想知道我喜歡的東西 請PM 在板上說出來大概兩秒後我就要收行李準備逃亡了
zhang230631 寫:
M10的LO我也沒見識過,配上耳擴開銷實在太大
還有線材也是,簡直是錢坑
Yazi 寫:M10 LO會改善一點點高頻延伸
不過價格上可能不是很優秀
http://fs-digital.net/rmaatest.php?rmvid=77 Line Out
http://fs-digital.net/rmaatest.php?rmvid=78
Yazi 寫:zhang230631 寫:
M10的LO我也沒見識過,配上耳擴開銷實在太大
還有線材也是,簡直是錢坑
M10 LO會改善一點點高頻延伸
不過價格上可能不是很優秀
http://fs-digital.net/rmaatest.php?rmvid=77 Line Out
http://fs-digital.net/rmaatest.php?rmvid=78
zhang230631 寫:yuvincent 寫:2. 版主想知道我喜歡的東西 請PM 在板上說出來大概兩秒後我就要收行李準備逃亡了
引言太長了
關於工口的東西版上不方便討論,私底下談吧
yuvincent 寫:Yazi 寫:M10 LO會改善一點點高頻延伸
不過價格上可能不是很優秀
http://fs-digital.net/rmaatest.php?rmvid=77 Line Out
http://fs-digital.net/rmaatest.php?rmvid=78
專業專業 (話說 601拿來測 會死的很難看)
不過 拉LO可以躲過OP的染色 這點有發揮空間 志於要不要炸彈綁下去
yuvincent 寫:不是工口阿 冤望阿
zhang230631 寫:兩位大大可以稍微解說一下''頻率響應圖"要如何觀看
話說為何601會死得很難看?
yuvincent 寫:IE8的包圍感 就是能夠做出聲音沒有被抓住 而且是很自然的擴散開來的聲音
而所有的樂器 從鐵三角 小提琴 大提琴 鼓 一路到貝斯 都有這種擴散感
尤其是鐵三角(樂器 不是品牌 ) 去隔壁巷子買一個回家敲一敲就知道 鐵三角敲下去的瞬間 聲音會亂跑
找不到鐵三角 拿起壁插開始敲也OK 不要敲到鄰居來抗議就好了
而比較低頻率的 像是鼔 這類樂器的方向跟路線就很明確 力道也能很明顯的感受到
所以 不是只有低音才有包圍感 所有的樂器都能創造出包圍感
對於現場來說 不一定會有包圍感 因為場地會吃掉一些聲音
對於耳機來說 就是表現能力了
T&S 寫:
關於IE8我想很多人都形容"包圍感"很好,
但有些人卻說"悶"~(不是指音色唷)
為甚麼?什麼樣的樂器 什麼樣的聲音 讓人感到密不透風進而感到悶?
聰明如你一定猜得到,是低頻!
真的很高興跟你討論,請你多多指教^^
Yazi 寫:簡單說他是輸入一個音源訊號
這個訊號會用"相等響度"來對20Hz~20000Hz進行一個掃描
然後再將偵測用的器材接到音源輸出孔來測定撥放器回應的響度
一般來說會輸入90db的響度,但是要看測試者是否有特殊調整
然後會跟最後機器輸出之訊號校正將他們修正為 0 db來顯示
是故,最好的響應頻率應該是一平直的線
不過應該很少機器可以做到這樣完美
大致上是這樣,後面還有一些噪訊比、頻率干擾、動態響度等等測試
所以這是用比較客觀的機器判定來評比一個撥放器的好壞
當然,有些機器會進行所謂的調音的工作
這就要看使用者喜不喜歡這些調音了
Yazi 寫:為什麼IE8會讓人覺得悶可以由下圖來分析
可以看到IE8的低頻明顯的比較突出,這會給人比較溫暖的感覺
但也會造成低頻過過帶來悶悶的感覺
而且也可以看到IE8的高頻部分有上升的趨勢
所以可以得到比較好的細節 (高頻上升會讓聲音響亮和細節提升)
而在整個響應曲線成一個V字形,這就是為什麼人聲會比較小聲(遠)的原因
IE8的人聲遠並不是因為本身響應不正確,而是低和高頻太過響亮所致
這也是為啥他還是可以保留很好的人聲細節的緣故
這是小弟的見解,如有不對還請多多指教
PS:我希望藉由科學的解釋來說明耳機音色,這樣也比較能讓大家們有所適從
不太希望耳機變成少部分人說了算的領域
zhang230631 寫:我不懂的是為何頻率響應到達高頻區段便會衰減?
雖然圖看不太懂,但是您的解說讓我更明白了
以科學來做解釋,的確能讓人更容易理解
T&S 寫:
這個部份的感覺我想用"氛圍感"來形容是不是比較好^^
但我想氛圍感跟包圍感是完全不同的意思!
我想我跟你所指的包圍感認知上有差距,你提到的擴散感(泛音)可以感染整個空間
來帶出空間感(由內而外).
而我所說的包圍感是在音場(空間)的最外圍包覆一層厚重感!
關於IE8我想很多人都形容"包圍感"很好,
但有些人卻說"悶"~(不是指音色唷)
為甚麼?什麼樣的樂器 什麼樣的聲音 讓人感到密不透風進而感到悶?
聰明如你一定猜得到,是低頻!
真的很高興跟你討論,請你多多指教^^
zhang230631 寫:這裡澄清一下,真的不是工口
Yazi 寫:主要是物理限制的原因
在耳機上發生高頻衰弱主要是震動膜很難震動得那麼快
而勉強去響應的結果就如您所見,會出現一堆不正常的抖動
這也是為啥動鐵耳機會比動圈耳機解析力高的原因,看圖
因為動鐵耳機可以用更多單體去響應不同頻率區段
所以如果有一顆專司高頻的單體,就"比較"能夠正確響應訊號
而撥放器主要是受限於高頻率訊號在線材內衰減的問題
所以那些區段大多變成無法解讀的雜訊
不過狀況會比耳機震動膜物理限制好很多
如果有心和有科技,還是能夠做到20Hz~20000Hz間有正確的響應頻率的
yuvincent 寫:"希望藉由科學的解釋來說明耳機音色"
很多人都嘗試過了 不過 真的只是一個很標準的參考
因為頻率反映圖看的出一支耳機的反應能力 但是看不出音染 適合類型 這兩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舉幾個例子吧
Tesla科技 反映圖絕對能夠看的出來 HD800為什麼適合管擴 也是透過抗阻看出來的
但是鐵三角的女毒 Grado的染色 打死科技實驗室的人也生不出來音染反映圖
S-Logic就更嗆了 在完全不改變單體表現的情況改變聽感
而音場也是一個無解的問題 在怎麼測試 耳機沒辦法像喇叭一樣去分析殘音 尤其是密閉式的
開放式的還可以透過漏音來大概的分析 密閉式真的無解 除非你想拆解
"我不懂的是為何頻率響應到達高頻區段便會衰減"
去聽看看粉紅噪音就知道原因了 高頻高了會刺耳 但是小量的高頻不會
這方面是故意的 如果高頻的反應夠高 那我想不會有人去買來當聽音樂的工具
說真的 講了這麼多 一台ADA 一支麥克風 一把樂器 基本上就能夠解釋一切
只是ADA貴森森阿
zhang230631 寫:
我覺得科學與感性是共存的,兩者皆可解釋各自的不足
光看數據的確看不出音染以及走向,得實際試聽才可知曉
但是文字描述也有詞窮之時,這時圖示就派上用場了
S-Logic有這麼強大?看介紹是能創造3D立體場,以及降低聽覺傷害
下次有機會是試聽看看
完了,本文愈來愈變成"技術性討論文章"
許多專有名詞有看沒有懂:殘音是什麼?ADA又是?
愈覺得自己無知了
zhang230631 寫:圖片幫您重新上傳了
那再請教您,多路分音的用意在哪?
多單體是否會造成三頻銜接問題?
看到D50的頻率響應圖,除了高頻仍然衰減外
其他都略為平直,可是常聽人說D50的聽感偏監聽,音樂性不佳
科學理論上的定義,對於實際聽感是否僅能參考?
我覺得科學與感性是共存的,兩者皆可解釋各自的不足
光看數據的確看不出音染以及走向,得實際試聽才可知曉
但是文字描述也有詞窮之時,這時圖示就派上用場了
S-Logic有這麼強大?看介紹是能創造3D立體場,以及降低聽覺傷害
下次有機會是試聽看看
完了,本文愈來愈變成"技術性討論文章"
許多專有名詞有看沒有懂:殘音是什麼?ADA又是?
愈覺得自己無知了
Yazi 寫:
看到那些奇怪的波動了嗎?這就是S-Logic技術的影響
所以他不是監聽用的耳機就是這樣
但是有人喜好它的音色,所以也有它存在的價值
(不否認其他可以減輕聽覺疲勞的相關功能 那些是好東西)
Yazi 寫:至於S-Logic,這就是它的原理(抱歉借用理查大的圖,只有他拍的這麼好 )
別懷疑,就是那些開在很特別地方的發聲口
furcaknk 寫:Yazi 寫:至於S-Logic,這就是它的原理(抱歉借用理查大的圖,只有他拍的這麼好 )
別懷疑,就是那些開在很特別地方的發聲口
沒記錯的話,S-Logic 主要是跟單體偏置方式有關,樓上附的那張照片重點在外層之 MU 障板,單體部份其實不明顯
Yazi 寫:
"別拿他和其他耳機比較,如果你喜歡這聲音就喜歡他吧 "
yuvincent 寫:Yazi 寫:
"別拿他和其他耳機比較,如果你喜歡這聲音就喜歡他吧 "
這句話是引用的吧 因為我有看到
對了 說一下 對於聽感的部分 兩個測試者得到的結果跟HeadRoom的測試不太一樣
(應該說 怎麼可以差這麼多阿 走向也有差異 )
還有帶的方法不一樣 結果也不一樣 (雖然這是一定的)
光人的誤差就一堆 這是讓我放棄的原因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Google [Bot] 和 157 位訪客